游客
题文

荣氏家族崛起于清末,名震于民国,重生于新中国。荣氏家族的兴盛衰荣就是中
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历史缩影,它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年)这本书(《美国十大富豪传》)荣德生读了好久,他从中知道实业
使他们致富,实业使国家强大。……两兄弟一合计,决定把钱庄资金转移到实业上面
来。……由于交战国国内实行战时经济,面粉萎缩,需求量增大,……两兄弟于是抓紧
时机,不断拓展企业规模,连年增设新厂。1913、1914、1915年福新二厂、三厂、四
厂、五厂先后筹建……荣氏的实业之舟,在面粉业的汪洋大海中再次掀起一股更大的浪
潮。
根据材料一回答:19世纪末荣氏兄弟投资于实业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企业得到壮大的客观条件。
材料二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
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
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
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企
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20至40年代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原因。
材料三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
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
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网》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使荣氏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人民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哪些
扶持措施
材料四 1953年,党中央调整政策,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荣毅仁等上海工商界代表
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4)根据材料四,指出到1956年底公私合营后,荣氏企业在生产资料性质上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化?
材料五 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之后,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
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
行榜首位。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5)在新时期,荣氏企业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1)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什么?
(2)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
(3)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又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4)简要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或措施)及其主要目的。

简要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华的原因,指出中国社会主要政治力量面对日本侵略的反应,并概要说明中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作的努力。

在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1789—1814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法国资产阶级逐步完成了对法国社会的改造。
(1)分别简述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掌权期间对法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措施。
(2)拿破仑一直以大革命的继承者自居,其在维护和巩固农民利益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它对后来法国工业化讲程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
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
织厂平均锭数量示意图比例一览表(%)
材料二 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中国)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
凡隶属本部(指农林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至于铁矿需本(资本)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赡贫民之生活。
现在世界上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今日,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故农林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
——《实业之梦――张謇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我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概括张謇“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中张謇的救国主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能否实现?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威廉·哈维(1578~1657)之所以能作出关于心脏和血液的运动的伟大发现,是因为他坚决不理睬对体力劳动的藐视。数十年间,他一直进行艰苦的实验。……(进行实验)在今天似乎是切合实际、明摆着的……但是,对哈维来说,工作于17世纪初叶,坚持实验的方法,是一个需要勇气和献身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智力上的严峻考验。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以前时代的伟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三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也大为缩短。如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O年内就投入应用,如原子能的利用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为4年。这说明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速度大大加快。
----《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教版下册)
请回答:
(1)威廉·哈维建立血液循环学说,这一学说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材料一中指出威廉·哈维进行科学实验都需要“勇气和献身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智力上的严峻考验”的社会原因是什么?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是生物科学的重大转折时期,请说出这一转折时期生物学的两个重大成就。
(2)举两例说明材料二中所说的19世纪的人类科学研究是如何“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的?
(3)材料三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史实,说一说这次科技革命出现是以什么技术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4)综合三则材料,说明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如何演进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