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节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
【注】①校越:主持越地的考试。 ②永陵:是明世宗朱厚熜的陵墓,宋元明人都用陵名来称呼已故的皇帝。 ③曲糵:指酒。  ④体格:体裁格调。 ⑤韩、曾:韩愈和曾巩。 ⑥骚坛:文坛。
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断句:文 长 每 见 则 葛 衣 乌 巾 纵 谈 天 下 事 胡 公 大 喜。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屡试辄(  )        (2)会得白鹿,文长作表(  )   
(3)公以是益之(  )    (4)其体格时有卑者(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子: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
翻译:                                           
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蕙主持越地考试时发现了徐渭,并认为他是当时国家杰出的人才,但是此后徐渭屡次应试却均未能考中。
B.徐文长有才能谋略,好出奇计,谈论军事常常能抓住要害。
C.徐渭身体虚弱,但由于他曾游历齐、鲁、燕、赵各地,见识广博,胸有豪情,因此诗作中流露出王者气概。
D.徐渭诗文成就突出,应是有用之才,却不为当世所重用,作者很是同情和感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桃花源记》的选段,完成小题。(共10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本文的作者是,名,字(朝代)著名诗人。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便还家②如外人
答之④阡陌交通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选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用原文回答)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为之强()⑵徐()喷以烟
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B.吾日三省吾身能张目对日
C.以丛草为林… 仁以为己任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人谋而不忠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作者小时候极富情趣,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盜,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鬼怪)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节选自《晏子春秋》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齐之辞者也()②其实味不同()
③夫灵山以石为身()④圣人非所与也()
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3分)
例句:草木为发

A.吾欲辱之,何也? B.何都不闻消息
C.祠灵山 D.虫蚁为兽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
用自己的话说说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
齐大旱逾时,晏子为何再三劝阻景公不要祭祀灵山和河伯?

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天山色   ⑵窥谷忘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
理解填空。(2分,每空1分)
⑴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⑵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写水势的,《三峡》一句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也,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齐人固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也/览物之情,得无 D.公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请从你学过的文言文中,再举一个例子,要求含有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词的古今意义。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