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 (气体)。
(2)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 作用。上述(1)(2)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 ,该实验的变量是 。
(3)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 作用,释放出 (气体)。
请你根据下列学生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同一种树的树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中滴加蒸馏水,让树叶保持潮湿。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下。请你分析:
(1)该方案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_。变量是。
(2)实验过程中给树叶滴加蒸馏水的原因是。
(3)如果甲、乙两组所用的树叶种类不同,行不行,为什么?。
(4)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树叶有分解作用。
下图中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和幼苗进行的生理作用,A、B装置间用玻璃管连接。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的种子变成B装置中的幼苗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自身应具备的条件是。
(2)向A装置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3)B装置中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要验证幼苗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可将图中连接B装置的玻璃管左端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同时对B装置进行处理。
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同学们提出的不同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 |
培养条件 |
种子数目 |
|
A |
23℃ |
潮湿 |
20粒 |
B |
23℃ |
潮湿 |
20粒 |
0℃ |
干燥 |
20粒 |
|
C |
23℃ |
潮湿 |
20粒 |
23℃ |
干燥 |
20粒 |
|
D |
23℃ |
潮湿 |
1粒 |
23℃ |
干燥 |
1粒 |
(1)A、B、C、D中,正确的设计方案是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其它设计方案中的错误:
____________方案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方案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方案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生物小组学生为验证“天竺葵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进行了有关实验,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图中④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③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是使叶片里的_______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
(4)图中②向已漂洗的叶片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叶片上被黑纸遮盖部位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变蓝、不变蓝),这说明叶片遮盖部分_______________(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________________(有、没有)_______________产生。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食品发生霉变的现象,造成经济损失和身体伤害。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霉菌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用品:滴管、自来水、纸盘、透明塑料袋、未加防腐剂的新鲜面包等。
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甲组的实验设计方案,你分析他们小组可能要提出什么探究性问题?
(2)根据生活经验,请你推测甲组实验中最先长出霉菌的是(填序号)。
(3)该小组同学原本要利用乙组实验来探究常温下水分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但在实验设计时出现了错误,请你帮他们改正过来,并说明理由。
(4)通过探究活动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你认为霉菌的生活需要哪些条件?
(5)为了防止家中食品发生霉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