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现有七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G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
I1=738kJ/mol  I2 =" 1451" kJ/mol  I3 = 7733kJ/mol  I4 = 10540kJ/mol
D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E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
F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G在周期表的第七列

 
(1)已知BA5为离子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           
(2)B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    个方向,原子轨道呈   
(3)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C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                                         
(4)G位于                 区,价电子排布式为                           
(5)DE3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其空间构型为              
(6)检验F元素的方法是                 ,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7)F元素的晶胞如下图所示,若设该晶胞的密度为a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F原子的摩尔质量为M,则F原子的半径为             cm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若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3.4g氨气中所含氢原子个数为
(2)约3.01×1023个OH的质量为 g,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这些OH mol NH3的质量相同。
(3)将4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mol/L。取出1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mol/L。
(4)现有M、N两种气态化合物,其摩尔质量之比为2:1,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同温同压下,M、N气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__。
②相同温度下,在两个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M、N,若两个容器中气体的密度相等,则两个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
③将M、N两种气体分别溶于水(M、N与水均不反应)配成溶液,当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时,其密度分别为d1和d2,则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

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液态HCl ②NaHCO3 ③NaCl溶液 ④CO2 ⑤蔗糖晶体 ⑥Ba(OH)2 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⑧NH3·H2O ⑨空气 ⑩Al2(SO4)3
(1)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⑩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3)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易吐酸水,服用适量的小苏打(NaHCO3),能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如果病人同时患胃溃疡,为防胃壁穿孔,不能服用小苏打,此时最好用含Al(OH)3的胃药(如胃舒平),它与胃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向B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
(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0.65g。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一3价、O均为-2价):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
(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3)若处理上述废水20.0 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___________g.
(4)KClO3可用于实验室制O2,若不加催化剂,400℃时分解只生成两种盐,其中—种是无氧酸盐,另一种盐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已知:氯元素最高化合价为+7价)

碘是人体不可缺乏的元素,为了防止碘缺乏,现在市场上流行一种加碘盐,就是在精盐中添加一定量的KIO3进去。某研究小组为了检测某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KIO3+5KI+3H2SO4=3I2+3H2O+3K2SO4
(1)该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
(2)先取少量的加碘盐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最后加入一定量的CCl4,振荡,这时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在一次分液操作中发现上下层溶液都是无色液体,无法知道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哪一层是有机层,哪一层是水层,请你用简单的方法帮他鉴别出来,写出有关步骤及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
C.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5)上面实验中用到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若配制0.5mol/L的硫酸溶液450mL,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mL,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___________mL量筒最好。
(6)下面操作造成所配稀硫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
A.溶解的时候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
C.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
D.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洗涤量筒并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g) 2SO2(g)+ O2(g);△H >0,其中SO3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
(2)用O2表示0~8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3)升高温度, K值将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从8min起,压缩容器为1L,则SO3的变化曲线为

A.a B.b C.c D.d

(5)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