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水仙 (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各司一时 (2)欲购无资
(3)请已之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下列句中划线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B.任重而道远 |
C.拔山倒树而来 |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13分 )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便要还家()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甲兵岂不足邪()④卒亡天下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结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课外文言文阅读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幸至丞相府归我 () (2)乃诣丞相府归马()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卓茂的为人及品质。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公输》 (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下列词语在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胡不已乎是亦不可以已乎 | B.胡不见我于王风吹草低见牛羊 |
C.不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 | D.愿借子杀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归纳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课外文言文阅读: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洛阳)。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录校尉(官名)。诣门者皆俊才清称(以清雅著名)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李伯阳,即李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官名)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踖蹟(恭敬而不安的样子)。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2)时李元礼有盛名
(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为划线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
A.陈韪晚到了一些,人们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了他。 |
B.陈韪后来才到,听说了这件事。 |
C.陈韪没有来,人们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了他。 |
D.陈韪后来到了,人们告诉了孔文举。 |
孔文举与李元礼之间有什么关系?他是怎样介绍他们之间关系的?
课内文言文:(共10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解释加点字词。
(1)虽有嘉肴(2)不知其善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