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李庄简公家书 陆游
李光①罢政归乡里时,某②年二十矣。时时来访先君,剧谈终日。每言秦氏③,必曰:“咸阳”,愤切慷慨,形于辞色。
一日平旦来,共饭,谓先君曰:“闻赵相④过岭,悲忧出涕。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道“青鞋布袜”时也。
【注释】①李光:宋高宗时任参知政事等职。②某:陆游自称。 ③秦氏:指秦桧。
④赵相:即赵鼎,宋高宗时宰相,因反对和议遭贬。 下列句中的“于”与“形于辞色”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苛政猛于虎也。 |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C.余将告于莅事者。 | D.积于今六十岁矣。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陆游20岁那年,李光大人在政务繁忙中还抽空来拜访我的父亲,整天促膝畅谈。 |
B.每当谈到秦桧的时候,李光脸上便露出愤怒慷慨的样子。 |
C.从选文来看,李光是一个刚毅不屈之人。 |
D.在这篇文章中,陆游表达了对李光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悲忧出涕:_________ ②方言此时:
③虽徙海表:_________ ④皆足垂范百世: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
秋七月,公主①尝衣贴绣铺翠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④,乘以出入。”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公主:太祖之女。②襦(rú):短袄,外套。③饬:装饰。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闱戚里/必相效
B.展转/贩易
C.实汝/之由
D.苟/以自奉养为意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衣
②几何
③念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②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4)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庆清朝慢 踏青
[宋]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①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②.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③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④。
【注】①东君:《楚辞•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②小双鸾:指古代妇女鞋上绣成的鸾凤。③饾饤(dòu dì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④眉山:《西京杂记》上说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
B.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敬意。
C.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从容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
D.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敘、眉头紧锁的神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写雨水的对仗句,富有形象性;下阕运用夸张手法,增添了喜剧色彩。
B.词的下阕用口语写天气变化,活泼有意趣;用“镂”“拨”描写姑娘们的行动,用词精巧。
C.词中化用唐人诗句,自然贴切,如出己手,体现了词人熔铸前人诗句的本领。
D.这首词充满生活气息,写法新颖,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很有特色,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漫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益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逐反溯流遂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1)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2)老河兵为什么要“笑”,如何理解老河兵这个人物形象?
翻译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