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老虎之死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久而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以其余奉虎,虎谓其衷,益爱近之。久之,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1)小而缘(      )   (2)使猱爬搔之(       )
(3)爱近之(      )   (4)久(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
(1)久而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2) 猱徐取其脑啖之,而以其余奉虎。
读了这则短文,你有什么启示?(请不少于两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齐王筑城》一文,完成小题。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 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意思。(4 分)
苦支备()②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③今大雪()④臣之()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望天而歌

A.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B.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②夫子:晏子。③仄陋:狭窄浅薄。④维:维系。
⑤弼:纠正。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2.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视之
知赋敛之毒有甚蛇者乎(《捕蛇者说》)
B.又弗如远
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C.欲有求
受任败军之际(《出师表》)
D.暮寝思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孟子>二章》)
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吾妻之美我者”中的“之”相同?

A.山水之乐(《醉翁亭记》) B.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写邹忌两次“视”有什么用意?
邹忌的行为,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公输》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 此为何若我也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荆地方五千里孰视
B.邻有敝舆而窃之臣之客有求于臣
C.徐公何能君也鲁肃过寻阳
D.胡不见我王皆以美徐公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两篇选文都充分体现了劝说艺术。墨子使用的是方法,陷楚王于自相矛盾境地;邹忌使用的是的方法,将自己妻妾客人皆怀私心美言于己,与齐王宫妇大臣国人莫不私心蒙蔽于他作比,从而达到了劝谏齐王广开言路的目的。
墨子和邹忌都使“王曰:‘善’”,由此,从口语交际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片段,完成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前人之述矣()(2)云归而岩穴()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
B.四时之不同至若春和
C.览物情,得无异乎山间四时也
D.此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