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春天的故事》歌词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这位老人是谁?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2分)(共4分)
(2)“画了一个圈”中这个“圈”在1980年包括哪些经济特区?(4分)
(3)被誉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哪一个经济特区?
(4)请用一名话评价这位老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请回答:
(1)红军长征原因是什么? 长征胜利的标志事件是什么?(4分)
(2)结合这首诗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4分)
(3)长征期间召开的什么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此事件给后人留下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称为什么?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的上海在2010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上海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1)1842年上海成为西方列强在中国开辟的首批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列强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将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过光辉篇章。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什么会议?该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思想运动的历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回答:(共13分)
(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思想运动”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中,哪些人物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各举一例)
(3)任选“自强”“变法”“革命”“思想运动”中的任一个事件,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遭受列强侵略的血泪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光荣斗争史。
请回答:(共13分)
(1)中国近代史上,十九世纪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2)哪次战争结束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次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3)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封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的行动?结果怎样?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回答:
(1)三则材料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三的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