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阳同学在课堂上学习了有关酵母菌发酵知识,对“发酵现象”产生了兴趣,心想:酵母菌发酵受温度影响吗?回家后做了如图所示改进实验:将两个矿泉水瓶分别编为甲瓶和乙瓶,各装入3克干酵母、10克白砂糖、100毫升不同温度的水,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矿泉水瓶 |
现象(30分钟后) |
甲瓶 |
少量气泡,气球不膨大 |
乙瓶 |
大量气泡,气球 A |
(1)瓶中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产生的气体是 ,表中A处的现象为 。
(2)甲瓶和乙瓶形成了一组 实验,变量是 。
(3)为得到科学的结论,小阳进行了重复实验,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如果实验中将乙瓶的水温由30℃变为80℃,会有更好的实验效果吗? ,请说明理由: 。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问答: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有:①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加碘酒然后用清水冲掉碘酒,②实验植物在暗处放置一昼夜,③观察叶片遮光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④把遮光处理后的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⑤将叶片的一部分作遮光处理再移到光下。
(1)请填写正确操作的顺序 (填序号)
(2)实验植物在暗处放置一昼夜的原因
(3)把遮光处理后的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 加热清水漂洗后叶片的颜色为
(4)此实验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小明带了一枝条,带到实验室进行观察:
(1)他将枝条插入到被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时间后将枝条做成切片进行观察(如下图),发现A部分被染成红色,这部分应该是,原因是。
(2)图中B所在的位置所示的结构是,运输有机物。
(3)图中C所示的结构为。有了这一结构,植物的茎能够。
(4)研究发现枝条上带有枝芽,便将枝芽做成玻片标本进行观察。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枝芽结构图,请帮小明识别各个结构的名称:
①②③
(5)③将来会发育成
(6)[ ]会逐渐生长,枝芽就发育成新枝。
蓝蓝发现家里养鱼缸内金鱼藻的叶片上白天附着大量气泡,晚上较少。他认为这个现象可能与光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将装置放在光下3~4小时后,用试管收集气体,把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了。实验(二):将装置放在暗处3~4小时后,重复以上实验,则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一)的木条能复燃而实验(二)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了较多的___________(气体),是进行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设计实验(二)的目的是为了进行_____________。其变量是_____________。
为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丽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收集唾液并与蒸馏水按1∶1的体积比制成唾液稀释液;
步骤二:取可溶性淀粉1克,放入烧杯中,加入99毫升,搅拌,缓慢加热,溶解,制成1%的淀粉溶液并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取4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按表中物质的量依次加入各试管并振荡,放置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浴中保存10分钟;
步骤四:取出试管,分别滴加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然后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溶液的变化情况如表。
试管编号 |
A |
B |
C |
D |
|
加入物质 |
淀粉溶液/毫升 |
4 |
4 |
4 |
4 |
蒸馏水/毫升 |
2 |
0 |
0 |
0 |
|
唾液稀释液/毫升 |
0 |
2 |
2 |
2 |
|
保存温度/℃ |
37 |
37 |
100 |
0 |
|
保存时间/分 |
10 |
10 |
10 |
10 |
|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
变蓝 |
不变蓝 |
变蓝 |
变蓝 |
(1)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
(2)收集唾液的方法是;
(3)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所支持的实验假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