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
(2)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大小是 ,方向是 。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刻度均匀。
(1)平衡时,应该让杠杆静止在 位置。
(2)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 ,动力臂 ,阻力 ,则阻力臂
(3)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
.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
.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
.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
.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
(4)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如果杠杆受到 、 两个阻力,结果会怎样?通过实验,他们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 、 、 的力臂分别用 、 、 表示)
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实验中,小涵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在连接电路中,开关应该处于 (选填“闭合”或“断开” 状态。
(2)根据如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她发现两只灯泡都不亮,且电压表示数为0,若只有 或 中的一处发生故障,则故障是 (选填“ 开路”、“ 短路”、“ 开路”、“ 短路” 。
(3)故障排除后,小涵选用不同的灯泡,完成了三次实验,并记录了数据。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为: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实验次数 |
两端的电压 |
两端的电压 |
串联总电压 |
1 |
1.4 |
1.4 |
2.8 |
2 |
1.2 |
1.6 |
2.8 |
3 |
1.1 |
1.7 |
2.8 |
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从 深的枯井中提升重物,所用的拉力为 ,物体在 内匀速从井底全部上升到井口。(不计绳重和各处摩擦)求:
(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2)拉力的功率;
(3)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求所提升物体的重力大小。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设计的实物电路如图,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①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变大;②连线不允许交叉)。
(2)某同学连好最后一根导线发现两表均有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实验时,首先接入的是 电阻,当滑片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 ,记下两表读数;接下来换用 电阻继续实验,须向 (选填填“左”或“右” 移动滑片,同时眼睛注视 (选填“电压表”或“电流表” ,直到其示数为 时,记下电流表示数。
(4)换用其他电阻进行多次实验,得得到多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当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成 比。
某小组同学利用水和酒精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装置如图,通过多次实验,得出如下表所示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
液体种类 |
物体重 力 |
测力计示数 |
物体所受浮力 |
排开液体 体积 |
① |
水 |
4 |
3 |
100 |
|
② |
水 |
2.5 |
1.5 |
150 |
|
③ |
水 |
2 |
2 |
200 |
|
④ |
酒精 |
4 |
3.2 |
0.8 |
100 |
⑤ |
酒精 |
2.8 |
1.2 |
150 |
|
⑥ |
酒精 |
2.4 |
1.6 |
200 |
(1)第一次实验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 。
(2)比较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分析比较①、④(或②、⑤或③、⑥ 可初步得出: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 ,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通过比较每次实验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还可以验证 原理
(4)该实验选用不同液体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选填“寻找普遍遍规律”、“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