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谓曰:“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敢要君?吾年至,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唯相之为,二宜去。”愈又曰:“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闾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害?”愈叹曰:“公于是乎贤远于人!”明日,奏疏日:“臣与孔戣同在南省,数与相见。戣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不报。明年,长庆四年正己未,公年七十四,告薨于家,蹭兵部尚书。
公始以进士,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吏,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加皇太子侍读。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明年,拜右丞,改华州刺史。明州岁贡海虫、淡莱、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
十二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约以取足,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仆隶,公皆罢之。绝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官籍其贷。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公曰:“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十五年,迁尚书吏部侍郎。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长庆元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而为尚书左丞。
(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唯相之为唯:希望 |
B.尚奚顾子言顾:考虑 |
C.绝海之商绝:横渡 |
D.何月之拘拘:限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而不敢烦以政敢以烦执事 |
B.且公虽贵而无留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公于是乎贤远于人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D.公之北归宋何罪之有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孔戣为人方正无私的一组是 ( )
①忧国忘家,用意至到 ②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 ③言京兆尹阿纵罪人 ④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 ⑤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 ⑥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孔戣的据理求退,韩愈认为朝廷不应该让孔戣这样的贤人辞官,他上疏请求留用孔戣,但奏疏未能呈上。第二年,孔戣去世。 |
B.当时明州岁贡淡菜、蛤蚶等物,从海滨直抵京师。由于扰民甚众,孔戣不惜冒犯朝廷,为民请命,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
C.孔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为官期间,能为百姓利益着想,而且任劳任怨,即便远派岭南,也努力于政务,克己为人。 |
D.孔戣在担任岭南节度使时,处理海外商贸事宜,既严格地执行法度,以身作则拒绝贿赂,又有人性化的变通,切实为外商利益考虑。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3分)
(2)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4分)
(3)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3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溽① ,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木,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③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选自苏辙《东轩记》,有删节)
【注】①溽chún:江边。②抱关击拆: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败刺史府门败:冲毁 |
B.假部使者府以居假:借 |
C.及其循理以求道循:遵照 |
D.独幸岁月之久幸:侥幸 |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乃告于郡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 |
B.①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②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 |
C.①辟听事堂之东为轩②为环诸之室而居之 |
D.①辟听事堂之东为轩②顾之,未尝不哑然失笑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表现作者不得志人生中的“超然”情怀的一组是( )
①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②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
③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④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⑤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
⑥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③④⑤ | D.①②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辙初贬筠州处境可谓穷愁,际遇实属可伤,充满了失意之感,文章表达了作者谪居一隅的悲愤之情。 |
B.轩成却不能安的现实,引发了作者对自己仕途生活的反思,庆幸自己因此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
C.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 |
D.身处逆境,对做官心灰意冷,作者寄望回归田园,潜心学习,求得精神之乐,以此终老故里,蕴含了对人生之乐的深情呼唤。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
译文:
(2)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译文:
(3)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译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厉王虐,国人谤王。谤:诽谤 |
B.是以事行而不悖。悖:违逆 |
C.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宣:宣传 |
D.三年,乃流王于彘。乃:竟然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告,则杀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B.是障之也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
C.川壅而溃,伤人必多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D.民不堪命矣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召公针对厉王的暴虐,大胆劝谏,使得厉王十分生气,于是找来巫师,让他严密监视召公。
B召公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其原因在于“伤人必多”,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召公“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
C召公认为天子执政,应该广开言路,虚心采纳各阶层人士的批评与建议,这样才能做到行事不悖。
D、面对召公的劝谏,厉王却一意孤行,暴虐执政,让百姓敢怒不敢言,最后终于激起民愤,他自己也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⑵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邴原戒酒
邴原①旧能饮酒,自行②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③,至陈留④则师韩子助,颖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选自《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注引)
[注释]①邴(bǐng)原:三国时魏国人。②自行:此指出门游学。③苦身持力:凭体力支撑着疲乏的身体。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⑤贶(kuàng):赐与。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会②耳
2.翻译:①单步负笈②但以荒思废业
3.“因见贶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因为看见赐与酒席;
②乘着给我饯行的机会;
③因为你们赐我钱;
④乘着这次最后的见面跟大家吃一顿。
4.理解:文章为什么在最后要强调“终日不醉”?
.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③****,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释]①诞僻:怪僻。②搦(n uò):握。③科头:不戴帽子。④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藉②索③虽④既⑤施
2.翻译:
①好游于酒
②周其乏
③一龌龊显者
3.上文“笔墨”是指
李西涯与程篁墩
阁老①李西涯、学士②程篁墩,成化③间各以神童举于京。方朝见,适直隶④贡蟹至焉。帝即出一对试之云:“螃蟹浑身甲胄。”程对曰:“凤凰遍体文章。”李对曰:“蜘蛛满腹经纶。”后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程则终于学士,以文章名世。然偶尔一对,而终身事业见之也。
(选自明?郎瑛《七修类稿》)
[注释]①阁老:指文渊阁大学士。②学士:指翰林学士。③成化:明宪宗年号。④直隶:京城地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方②适③对④胄⑤名
2.翻译:
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
3.“文章”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
4.“经纶”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
它跟李西涯后来的官职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