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与教育
材料二:1914年,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民国以来, 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宣导女子参政。……盖谓该校在今日,不但毫无利益,而反有巨害。"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是雅典召开公民大会的日子,当地富商拉斐尔和妻子以及在雅典经商的外邦人桑德拉都很高兴,准备参加公民大会。……大会的一项议程是写出妨碍城邦利益的人的名字,拉斐尔写出桑德拉的名字,最终获票最多的正是桑德拉,他被赶出雅典城邦。
材料二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是古希腊哲学家。然而这位卓越的哲学家却被雅典民主派起诉:“是一个作恶而怪异的人,不敬国家所奉的神而宣传其他的新神,反对民主,毒害青年……”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被判处死刑。
(1)结合材料一回答,谁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其他人不能参加的原因是什么?
(2)桑德拉被赶出城邦采用的是什么办法?
(3)结合材料二,你如何看待雅典的民主?
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后,回答问题: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
(3)假如你生活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00年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地理世界渐次在西方人面前展开,西方的世界历史观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以世界“主导者”自居,把扩张美化为“传播文化”,为世界发展历程勾画了一个西方占主导的发展模式。据下表相关史实,回答问题。
欧洲发展史实 |
欧洲对外扩张史实 |
世界交流史实 |
1.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活动开始。 2.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开展。 3.17世纪40年代〜18世纪末英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相继确立。 4.18、19世纪工业革命 |
1.葡萄牙、西班牙分别向亚洲和 美洲扩张;2.荷兰夺取了好望角、 锡兰、马六甲,侵入中国台湾;3.英国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 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4.涌现了一批思想家如孟德斯 鸠、卢梭、伏尔泰等,其思想影响世界。 |
1.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等在欧洲市场大量出现。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启蒙思想家欣赏中国儒家“德治”思想和科举制。 4.某些疾病开始跨洲际传播。 |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西方史学家关于1500年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主导一传播”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得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而今顾腼然屈於四国之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以今论之,约有数端: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中华之聪明智巧,必在诸夷之上,往时特不之用耳。
——冯桂芬(早期维新派)《制洋器议》
材料三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
——孙中山《兴中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中李鸿章、冯桂芬、孙中山等人认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为此,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或提出了什么主张?
(2)在中国近代落后原因的分析中,哪一种分析更符合史实?说出你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有哪些因素阻碍了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
(2)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简述城市化发展缓慢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三“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3)概括材料三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材料四 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1860年 |
1880年 |
1900年 |
|
联合王国(英国) |
19.9 |
22.9 |
18.5 |
法国 |
7.9 |
7.8 |
6.8 |
德意志(日耳曼各邦) |
4.9 |
8.5 |
13.2 |
美国 |
7.2 |
14.7 |
23.6 |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到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主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