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掣肘难书
宓子贱治单父①,恐鲁君之听谗言,令己不得行其术也,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单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②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③,而令之单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单父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④单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⑤。”宓子敬诺,得行其术于单父 。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宓子贱:名不齐,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单父:古地名。②勉归:回去努力。③所爱:宠幸的人。④有便于:即有利于。⑤言其要:言,报告。要,要点。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 宓 子 贱 从 旁 时 掣 摇 其 肘 (2) 此 臣 所 以 辞 而 去 也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 吏甚患之( ) (2) 君曰:“何故?”( )
(3) 必数有之矣( ) (4)遂发所爱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1)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2)微二人,寡人几过。宓子贱“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掣肘难书”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分别从宓子贱和鲁君的角度加以阐述。
㈡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 (2)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
(3)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所以: (4) 公输盘诎诎:下面各项划线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挺剑而起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
B.虽杀臣,不能绝也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子墨子九距之 |
D.仓鹰击于殿上子墨之闻,起于鲁 |
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① 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②构,自名曰《高轩过》③,二人大惊,自是有名。长吉细瘦,通眉④,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于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女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
① 皇甫湜:(公元777—835),唐代散文家。②素:平时,向来。③《高轩过》:题目名。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④通眉:两眉通连。解释画线词的意思。
(1)父异焉 ( )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3)指物作诗立就( ) (4)稍稍宾客其父( )
(5)及暮归()(6)自是有名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2)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选出下列“于”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于舅家见之 B贤于材人远矣 C于厅事之东北角 D书投于囊中。后人从“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中引申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2分)
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张无垢勤学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③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④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①谪:这里指被贬官。②昧爽:天将亮。③洎(jì):等到。④趺(fū):脚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①辄执书立窗下②就明而读③如是者十四年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_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下面句子。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一句中“走”和“稍”各什么意思?这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1)走:_________稍: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用文章原句回答。
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个人原因是: 最后一段的议论意在说明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