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掣肘难书
宓子贱治单父,恐鲁君之听谗言,令己不得行其术也,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单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单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单父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单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得行其术于单父 。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宓子贱:名不齐,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单父:古地名。②勉归:回去努力。③所爱:宠幸的人。④有便于:即有利于。⑤言其要:言,报告。要,要点。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 宓 子 贱 从 旁 时 掣 摇 其 肘      (2) 此 臣 所 以 辞 而 去 也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 吏患之(        )         (2) 君曰:“何?”(          )
(3) 必有之矣(        )       (4)发所爱 (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1)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2)微二人,寡人几过。
宓子贱“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掣肘难书”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分别从宓子贱和鲁君的角度加以阐述。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余立侍左右,援疑理黑而白章 (《捕蛇者说》)
B.色愈恭,礼愈 比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陈涉世家》)
C.弗怠策不以其道(《马说》)
D.是人多以书假余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下列加点词与“腰白玉之环”一句中的“腰”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其心志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B.一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C.如鸣佩环,心之(《小石潭记》)
D.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有同学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这段话与王国维境界说相联系,你觉得应与第几境界对应?请说明理由。
资料链接: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也(2)所有甚于死者。
(3)黔敖为于路(4)其也,可食
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分)
(2)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甲】文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孟子是怎样提出这个观点?【乙】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两篇文章都谈到的一个共同话题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若石之死
若石居冥山之,有虎恒窥其藩。若石率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弩,撤其备,墙坏而不修,篱决而不葺。无何,有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焉。若石不知其为貙也,斥之不走,投之以石,貙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注释】①藩:篱笆。②殷钲:敲响金属。③举辉:点起篝火。④貙:(音chū)一种凶猛的野兽,形似狸。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若石居冥山之()
(2)有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焉()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卒岁虎不能有获”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终于过了年,老虎不能有所捕获。
B.到了年底,还是不能将老虎捕获。
C.终于死了,老虎还不能够有捕获。
D.一年结束了,老虎不能有所捕获。

若石“于是弛其弩,撤其备……”的原因是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其结果
(用自己语句概括)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本文作者(填姓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本文作者的作品外,我们在本册教材上还学过“唐宋八大家”的另外文言篇目是《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每空只能填一个字。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这样的: 虎( )驴 → 虎()驴 → 虎( )驴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虎门节马
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庚子冬,沙角陷,公父子死之。马为逆夷①所获。至香港,群夷饲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逆怒刀斫②不从。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向沙滩北面悲鸣。必以手捧之,若置地,则昂首而去,以其地为夷有也。每华人围视,指为陈公马,即泪涔涔下;或呼能带归,亟摇尾随之。然逆终不肯放还,以致饥饿骨立,犹守节不变。道光壬寅③年四月,马卒于香港。
【注释】①逆夷: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这里指当时侵略中国的英军。②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削。③道光壬寅:即1842年。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则昂首而()(2)指陈公马()
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呼唤着马,说能带着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随他回家
B.有人呼唤着马,说能带着它归还给主人,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
C.有时马呼叫着,盼望着有人带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它
D.有人呼唤着马,说能带着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她。

马“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的原因是“”,这正是它“守节不变”的具体表现。
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由马见人,人和马的“节”指的是
的精神品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