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
关于罗马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
B.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
C.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
D.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
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
年份 |
1992 |
1995 |
1998 |
2000 |
|
东部 |
总量/亿美元 |
98.6 |
319.7 |
386 |
348.9 |
所占比重% |
89.6 |
85.9 |
85.2 |
86.5 |
|
中西部 |
总量/亿美元 |
11.3 |
52.5 |
66.8 |
54.4 |
所占比重% |
10.4 |
14.1 |
14.8 |
13.5 |
A.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B.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
C.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
D.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高
在“大跃进”时期,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责任田效果明显,许多农民起而仿效。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田。这说明()
A.农民热烈响应国家的跃进计划 |
B.兼顾公私利益有利于经济 |
C.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已经开始 |
D.农村政策调整提高生产积极性 |
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说:“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他们没有懂得革命性质的转变,还继续搞他们的‘新民主主义’,不去搞社会主义改造。”他批判了“右倾的表现”的三句话:“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确保私有财产”。指出这些说法是“有害的”,“不妥当的”,“不对的”。这表明()
A.毛泽东进行社会变革的迫切愿望 |
B.新民主主义理论被新的理论取代 |
C.我国开始进入过渡时期,并着手社会主义改造 |
D.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 |
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棉纱进口 |
棉布进口 |
麦粉进口 |
钢铁进口 |
机器进口 |
生铁产量 |
下降38% |
下降20% |
下降15% |
增加20% |
增加20% |
增加30% |
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