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
(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 |
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为浅红色 |
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 |
④镁带与2mol/L盐酸反应 |
(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气体 |
⑤铝条与2mol/L盐酸反应 |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后来沉淀消失 |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1) 实验目的: 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 实验用品:
仪器: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 试管夹 ⑤ 镊子 ⑥ 小刀 ⑦ 玻璃片⑧ 砂纸等;
药品:钠、镁带、铝条、2mol/L的盐酸、新制的氯水、饱和的H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等。
(3) 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相对应的实验现象)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用A-F表示)
(4) 实验结论:
金属性: ________________ 非金属性: ________________
(5)写出⑥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分)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己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中白色沉淀是,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同学认为
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同学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乙同学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
中盛放的试剂是。
②甲、乙两同学分别改进实验后,B装置中现象分别为:
甲 |
大量白色沉淀 |
乙 |
少量白色沉淀 |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甲、乙两同学改进实验后仍然产生沉淀的原因,甲:,乙:。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100mL的容量瓶准确量取100mL液体 |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C.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时,NaCl放在纸上;称量NaOH时,NaOH放在小烧杯里 |
D.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1固体申湿有的少量碘单质 |
E.浓硝酸与浓盐酸均易挥发,故都必须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X、Y和W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和Y同主族,且能形成气态化合物YX2。试回答下列问题:
(1)W的原子序数为。
(2)某同学将足量的YX2通入一支装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未见沉淀生成、再向该试管中加入(填字母),可以看到白色沉淀生成。
A.氨水 B.稀盐酸 C.硝酸钠 D.氯化钙溶液
(3)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图(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研究W2的性质。
①装置A、D中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
②若装置B中装有5.0 mL l.0×10-3 mol·L-1碘水,当通入足量W2完全反应后,转移了5.0×10-5mol电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由元素Y和X组成-2价酸根离子M,M中Y和X的质量比为4:3,已知1mol W2与含1mol M的溶液能恰好完全反应,反应时仅观察到有浅黄色沉淀产生。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W2与含M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新型陶瓷氮化铝可用Al2O3高温还原法制备:,用该法制得的产品中常含有少量杂质。某同学拟通过下列实验装置测定产品中AIN的纯度。
已知:AIN溶于强碱时会生成NH3。
(1)从原料角度分析,AIN中的杂质可能是,装置A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装置C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
在上图右边的方框中,画出所缺装置图,并注明装置中的试剂。
(3)充分反应后,需打开K1,通入一段时间N2,其目的是。
(4)若样品的质量为mg,实验前后装置C增重ng,则样品中AIN昀纯度为。
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入20.00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再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后,向其中注入0.1000 mol·L-1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
④重复以上过程2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应将NaOH溶液注入右图中的(选填“甲”或“乙”)中。
(2)该小组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 ,
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右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右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mL。
(4)该滴定操作中③应选用的指示剂是,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如何确定终点?。
(5)根据下列数据: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积(mL) |
标准盐酸体积(mL) |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后读数(mL) |
||
第一次 |
20.00 |
0.52 |
25.42 |
第二次 |
20.00![]() |
4.07 |
29.17 |
请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
(6)如有1mol/L和0.1mol/L的HCl溶液,应用_ _的HCl溶液,原因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