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锌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已知:金属与酸时放出一定的热量)
(1)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
(2)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③由A向B滴加足量试剂;④检查气密性。
上述再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 (填序号);
(3)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从D管注入经济易得的 ,使U型管左右液面相平,关闭分液漏斗旋塞,提高D管,,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
(4)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记录C的液面位置前,需将温度恢复至室温和 ;
(5)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g,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V L,为求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
A.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体积 | B.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
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 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
(6)若a为0.4g,V为80mL,求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在实验条件下,H2的密度为0.09g/L,5分)
(7)实验过程中,若未冷却就读取气体体积,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 (填 “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8)可指导老师认为,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量结果总会偏小,原因是,改进方法是 。
碳酸氢钠(
)俗称"小苏打",在生活中用途广泛.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浅红色.结论:.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取适量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再把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试管,木条熄灭,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探究实验3】能与碱反应
查阅资料: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提示:可以选择
溶液做试剂,通过证明有
生成,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如图,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甲、乙两个实验的目的性区别是;
有同学提出两个实验都不足以证明有
生成,其理由;要证明有
生成,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一男孩在排污井盖上燃放鞭炮,点燃了排污井内的气体,井盖被炸飞,男孩被井盖击伤.
【提出问题】排污井内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排污井内的有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发酵产生了气体,其成分可能含有
、
、
等.
【提出猜想】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排污井内气体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2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Ⅰ:有
、
猜想Ⅱ:有
、
猜想Ⅲ:有
、
猜想Ⅳ:有
、
、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经行探究.
【问题讨论】
(1)装置A出现浑浊,证明猜想不正确.
(2)小明通过装置C处的现象,证明猜想Ⅲ不成立.小芳对此提出了疑义,小芳认为要在位置,再增加一个上图中(填序号)装置,才能证明猜想Ⅲ不成立.
(3)为了进一步确认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小明将装置C处气体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D、E,经实验测定装置D增重1.8g,装置E增重2.2g,由此证明猜想成立.
(4)小明认为要证明排污井内气体是否含有
,可以不用装置B,小芳则认为需要使用装置B,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
过氧化钠(
)为淡黄色固体,可作为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人呼出气体主要成分有氨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
能分别与
、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一】将呼出气体通过下图
中的装置,收集得到一瓶再生气体.在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两支燃着的同种木条分别同时伸入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如下图
,比较分析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分析讨论】图
的实验是通过比较来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请说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优点是.
实验探究一结束后,同学们将图
装置中的残留固体溶于水,得到了一杯无色溶液,他们对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溶液是
;猜想Ⅱ:溶质是;猜想Ⅲ:溶质是
和
【实验探究二】取上述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的现象,证明猜想Ⅰ不成立.
同学们经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Ⅲ成立,请你写出证明猜想Ⅲ成立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实验步骤和现象 |
结论 |
猜想Ⅲ成立 |
某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中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铵、碳酸氢氨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确定配方的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实验探究一】取少量固体样品在研体中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写出可能发生该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实验探究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述(设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白色沉淀E是.
②小明认为由实验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硫酸铵,一定没有碳酸氢铵.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
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 (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
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
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②是
.
【收集资料】
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
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
和
;
猜想二:;
猜想三: .
(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
没有气体产生 |
"猜想一"不成立 |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
(4)【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
两支试管中,
中加入
溶液,
中加入溶液 |
若
中产生白色沉淀,
中没有沉淀 |
"猜想一"成立 |
"猜想二"成立 |
||
"猜想三"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