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通过学习,小明了解到随意丢弃的废电池对土壤除了造成汞、镉等重金属污染外,还可能会产生其它污染,为此他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取某种废弃电池的内容物,加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后取其滤液,将pH试纸直接浸人滤液中.测定其pH。依据上述事实完成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请选序号)。
①漏斗          ②烧杯         ③酒精灯         ④玻璃棒
(2)小明使用pH试纸的操作       (请选“规范”或“不规范”)。
(3)小明测得上述滤液的pH为9,此滤液呈       性。
(4)其实生活中的许多废弃物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对生活废弃物处理的合理建议: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室处理一批过期的化学药品,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一癣已经结块的氢氧化钠样品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活动一]证明变质的样品仍然有氢氧化钠存在
资料摘要: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氯化钙的水溶液呈中性。
(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发生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同学们按照如下所示的步骤进行实验: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固体A必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3)“后续实验”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请你简述实验步骤和产生的现象:
[探究活动二]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取5.3g样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从而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如图(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4)倾斜锥形瓶使样品与稀硫酸充分接触。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5)量气管中水面上要加一层植物油(二氧化碳不溶于该油层),目的是
(6)实验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反应前
反应后
量气管内液面对应的刻度
42mL
262mL

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为mL,已知在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g·L-1,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7)通过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许多物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下图表示HCl、NaOH溶液及两者混合后溶质在溶液中的存在情况。

①盐酸具有酸的特性,是因为盐酸溶液中含有(填微粒符号)。
②对比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溶液离子存在情况,可知两者反应时不会减少的离子是
③教材指出:酸与碱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请结合上图并从微粒的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为何酸、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答:
(2)日常生活中,凡是使酸的酸性消失或碱的碱性消失的反应均被称为“中和”。如使用碳酸氢钠(其溶液显碱性)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就因碳酸氢钠能使胃酸的酸性消失,而称为碳酸氢钠“中和”了过多的胃酸。现有碳酸氢钠溶液、酚酞溶液和盐酸溶液,设计实验证明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盐酸的酸性都将各自消失。

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1:往装有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先加入2-3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盐酸直至恰好完全反应
滴入酚酞时的现象:
逐滴加入盐酸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
两者反应时,碳酸氢钠溶液碱性消失
实验2:

两者反应时,盐酸溶液酸性消失

实验室有一瓶存放很久的氢氧化钠,李明同学认为可能变质了,到底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同学们进行了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同学们的猜想有:
猜想1:全部变质为碳酸钠;
猜想2:部分变质,既有氢氧化钠又有碳酸钠;
猜想3:没有变质,还是氢氧化钠。
李明小组的实验和推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少量
有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
猜想3不成立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形成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再取上层清液,加入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呈现红色

猜想2成立

反思与评价:张亮小组同学认为李明小组得出的“猜想2成立”的结论不正确,请你分析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改进措施是(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M g N H 4 C l 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假设与猜想】气体可能是 N H 4 C l N H 3 H 2 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N H 3 + H C l = N H 4 C l ②N N H 3 + H 2 S O 4 = M H 4 2 S O 4 N H 3 + C u O = 3 C u + N 2 + 3 H 2 O

【实验探究】
(1)为确定是否含有 H C l ,将气体通入酸化的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 H C 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A中观察到,证明有 N H 3
②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证明有 H 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 M g N H 4 C l 溶液反应生成盐, N H 3 H 2 。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 H C l ,就能证明 H C l 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填"是"或"否"),理由是

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30%双氧水的质量( g
加入的水的体积( m l
二氧化锰质量( g
收集时间( s
1
10
40
5
200
2
20
30
5
100
3
30
20

67

①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选填编号)。

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g
④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2)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 C ° 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下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