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邓小平
材料二: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变化。时下,先进的中国人,喜欢上温馨的感恩节,爱上圣诞,更是钟情于浪漫的情人节,…… 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似乎越来越淡,甚至产生了厌倦和无赖的感觉。我们一直引以自豪的“七夕,端午节,中秋节”,还有曾经最令人向往的“春节”似乎越来越淡离于我们视野,……如此看来,中国人是不是在渐渐远离我们的传统文化?
——百度网
请回答:
(1)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我国南方经济迅猛发展。请举出1980年在南方沿海设立为经济特区的城市两个。(2分)
(2)根据材料一总结为什么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3)纵观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结合原因分析,请你为家乡经济发展提出一点建议。(2分)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哪些教训?
(5)在我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同时,请结合材料三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在军事、工矿企业等领域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然而它以失败告终。它不过是实践了一场残破的或者说畸形的“技术现代化”。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发展的机遇。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三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进行有效的理论准备和深入持久的思想启蒙,甚至在资产阶级内部,思想也极不统一,在革命和维新思想上缺乏清醒的认识。同时,维新派远离普通民众,革命派也没有发动广大人民参与到革命运动中,广大农民、工人对维新思想和革命理论知之甚少……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实现近代化的梦想化为泡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

填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题2分,第2题4分,共6分。

1.观察图一,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一中对应的方框内,每框1分。
A.北伐战争出发地:广州
B.南京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2.观察图二,完成下列题目。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二中对应的方框内,每框1分。
A.长征中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召开地点
B.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地点
(2)根据图二,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行程有何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三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1921年 28岁
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1935年 42岁
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1945年 52岁
8月,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四:1949年 56岁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仔细阅读上述四段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所说的是哪次会议?请你简要评价这次会议。
(3)材料三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
(4)与材料四相关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铸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1)连战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
(2)请问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国共双方领导人分别是谁?
(3)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标志各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图)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情况?
(2)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分析说明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