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22~23题。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
胡氏曰:“许昌靳裁之有言曰:‘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志于富贵,即孔子所谓鄙夫也。”
(朱熹《论语集注》)
注:胡氏(胡寅,一说指其父胡安国,或其弟胡宏)、靳裁之(胡安国之师),均为南宋大儒。鄙夫“患得患失”的根本原因和严重后果分别是:
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儒家的价值观并作简要评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坚:坚固,锋利 |
B.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揕:刺 |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度:常态,气度 |
D.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恕,原谅 |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以乱易整,不武 |
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且焉置土石 |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中的“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B.秋毫不敢有所近 |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文章的高潮、结局部分,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 |
B.文段一开始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
D.由于刺杀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目瞪口呆,束手待毙。 |
翻译下列句子
(1)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译文】 。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译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学,请翻译下面《论语·述而》中的一段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宠命优渥宠:恩荣 | B.听臣微志听:听信 |
C.日薄西山薄:迫近 | D.更相为命更:交互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A.①与②相同 | B.①与③相同 | C.②与③相同 | D.①②③都不同 |
比较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④谨拜表以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 B.②与③相同,①与④不同 |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 D.②与③相同,①与④相同 |
翻译下列句子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皇天厚土实所共鉴。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
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
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为明威将军 擢:提拔 |
B.躬耕以养弟妹躬:亲自 |
C.固辞不受固:坚决 |
D.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效:效仿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袁聿修传(节选)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使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兴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变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聿修退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邵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净寡欲,与物无竞竞:争。 |
B.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报:报告。 |
C.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遗:赠送。 |
D.敬承来旨,吾无间然 间:嫌隙,不满。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聿修独以故情,存问往来。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B.①为政![]()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C.①素流之中,最有规检。 ②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
D.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十八岁就担任本![]() 正官,后不断升迁,历任清要之职。 |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离职时,百姓 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后又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
C.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途径兖州,为叙别情,专门拜访旧友邢劭,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 |
D.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 |
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尚 书 邢 劭 与 聿 修 旧 款 每 于 省 中 语 戏 常 呼 聿 修 为 清 郎 大 宁 初 聿 修 以 太 常 少 卿 出 使 巡 省 仍 命 考 校 官 人 得 失 经 历 兖 州 时 邢劭 为 兖 州 刺 史 别 后 遣 关 白 为 信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译文:
⑵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依次。 |
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实在。 |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注定。 |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
B.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C.①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D.①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
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C.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眼前兰亭游宴的欢乐,敏锐地感到时光流逝,衰老降临,从而陷入欢乐短暂、人生无常的悲痛。 |
B.作者由兰亭群贤想到普天之下的人们,悲痛的广度大大扩展了,而且更深入一层,由现在推向未来,再由现在回顾过去,生死之感贯穿整个人类社会,感慨深沉至极。 |
C.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人生理想上,他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从而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
D.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悦耳动听。 |
将下面几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每小题3分)
①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
③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