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65页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艺术篇】
材料一:
(1)图一的文字主要记录了我国_______(朝代)的历史;汉字书写在东汉末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继图二(《兰亭序》)的作者之后成为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______(人名)
(2)图三所在的石窟是____,它开凿于隋唐时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思想篇】
材料二:“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
(3)以上材料体现了古代思想家老子________的思想?西汉初年,朝廷以道家思想中的清净俭约作为治国方针,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从而使西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国力恢复的局面,历史上将这一局面称为________________。
【科学篇】
材料三: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材料所说的这本著作是___________,同一时期,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___________。
【感悟篇】
(5)综合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成就?
A.古代文化成就是我国人民自己创造的,没有吸收过外来文化成就。 |
B.对待古代文化成就,我们应坚持批判继承和古为今用原则。 |
C.不管是古代文化成就中的精华还是糟粕,我们都应将其发扬光大。 |
D.古代文化成就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没有作用了。 |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拍摄了专题片《文明之路》。让我们跟随摄制组的足迹,寻找西方文明的源头,见证地中海文明的辉煌。
第一集:《辉煌的希腊文明》
材料一如图
(1) 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当政期间,雅典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第二集: 《跨越欧亚大陆的强国罗马》
材料二公元前3世纪时,迦太基是地中海西部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罗马于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统一意大利后,与迦太基形成对峙之势。------迦太基陷落后,罗马在迦太基设置了阿非利加行省。至此,独立的迦太基国家便不复存在了。
(3)罗马通过哪次战争打败了迦太基?这场战争对罗马产生了什么影响?
(4)罗马帝国何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第三集:《教权与王权主宰下的欧洲》
材料三随着基督教传播的日益广泛和统治阶级的承认乃至推崇,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中世纪,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教会的权力可以说是无限的。
材料四宗教裁判所又称异端裁判所,是专门从事侦查和审判有关案件的机构。这种法庭为了镇压违背基督教精神的“异端邪说”,残酷地镇压当时进步的思想家和科学家。
(5)材料三中“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有人说教会推动了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发展,有人说教会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根据两则材料,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落后带来屈辱】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备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紊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3)这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4)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阅读材料一 后回答:
(1)材料中的“外甥”指的是谁?
(2)这是他给谁的上书?
(3)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吐蕃与唐朝已经 “和同为一家”的?
(4)阅读材料二后回答:这句话是谁说的?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请回答:
⑴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
⑵“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说“黑暗依旧”?
⑶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⑷从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