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请你说出图一历史人物是谁?他六次东渡五次失败是要到哪个国家?
(2)图二中的高僧生活在我国哪一历史时期?他西行的目的地是哪个国家?
(3)请你说说图中两个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材料二:从元朝统一中国,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内,经过元、明、清三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逐步完善起来,从先前的独尊帝师间接管辖的初阶段、“多封众建”间接管辖的承前启后阶段,到最终在涉藏大臣总览全藏的直接管辖,实现了封建中央政府对西藏直接治理,使西藏地方同封建中央王朝的关系更加密切,封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更加全面和具体。
材料三: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四: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1)材料一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材料一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这一制度影响如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掌握的知识,写出清朝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
(3)材料三中的“但愿海波平”和材料四中的“逐荷夷”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由材料三、四可以看出,与以往相比明清时期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出现了什么新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明清时期怎样的社会特征?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指东京开封)地,实仰东南财富,而呈中又为东南根底。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材料二:北宋时,南方人口已达一千一百多万户,占全国的60%强,而北方则只有六百多万户,占全国的40%弱。
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材料五: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三中的“苏湖”指的是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简要说明宋代在对外贸易上采取的政策。(4分)
(4)请写出材料五中的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五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人物图和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春秋时期,诸侯争雄。齐桓公任_____为相,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逐渐强盛;他以“__________”为号召,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_____举行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他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2)读《战国形势图》填充战国七雄中部分国家的名称。
①,②,③,④,⑤。
你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哪些著名的战役,请任意写出两场战役名称。
(3)歌曲《曹操》中有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________。在公元200年,曹操曾打败袁绍,取得了________的胜利。
(4)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场景,根据史实判断以下道具中搞错的是()
①书柜中有一卷竹简 ②书桌上摆放着《魏国疆域图》③床榻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墙上挂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5)读《三国鼎立形势图》按要求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A ; B ; C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4 分)
《太史公自序》既是读懂《史记》的钥匙,也反映了司马迁修史的指导思想。其中很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1)司马迁撰写《史记》采用的是何种体例?《史记》所记述史实的时间跨度是从哪一时期到哪一时期?
(2)请判断出以下史实哪些是可能从《史记》中查阅到的()
①商汤灭夏②合纵连横
③牧野之战④道教兴起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太史公自序》中提到的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4)下列不是孔子名言的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兼爱、非攻
D.当仁不让于师
(5)请把以下孔子的成就归类连线。
教学方法“仁”和“礼”
治国方略为政以德
教育平等因材施教
核心思想有教无类
改革释义1是变更,革新。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阅读以下关于改革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1)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写出是哪次改革的措施?
(2)材料一的改革发生于哪国?对当时该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3)依据材料二内容简练归纳出四项改革措施。(照抄原文不得分,4分)
(4)在这两次改革中,改革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