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配制FeSO4溶液时,常加入少量铁粉,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加入少量H2SO4,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泡沫灭火剂包括Al2(SO4)3溶液(约1 mol·L-1)、NaHCO3溶液(约1 mol·L-1)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为难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固体,为难溶于水和酸是黑色固体。和   
水的悬浊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并振荡,结果白色固体完全转化为黑色固体。    
①、写出白色固体转化黑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②、白色固体转化成黑色固体的原因是:                                 
(4)、已知下列物质在20℃下的Ksp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式
①  AgCl
②  AgBr
③  Ag2S
④  Ag2CrO4
Ksp
2.0×1010
5.4×1013
2.0×1048
2.0×1012

①20℃时,上述四种银盐饱和溶液中,Ag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_______________ 。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水的电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有m g某气体X2,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 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4)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 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M层的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3倍
X
其氢化物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1)元素T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
(2)元素Y 在周期表中位于 周期, 族。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生成盐M,M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3)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物质化学式)
(4)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 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 Z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比T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
d. 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溶解度大
e. Z的单质与H2化合比 T的单质与H2化合更容易
(5)含有34个电子的元素X的氢化物的分子式
(6)写出实验室制备Z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7)比较T和Z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 (用元素离子符号表示)

(10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在该反应中______是氧化剂,______是还原剂.
(3)选出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把序号填写在横线上)______.
①镁条剧烈燃烧;
②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火星四射;
③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
④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
(4)说明该反应在工业上的两个用途:______.
(5)写出铝粉与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Ⅰ:如图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molA和1molB,乙中充入2molC和1molHe,此时K停在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
2A(g)+B(g)2C(g); 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恢复至原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0刻度左侧a处,则a的取值范围是
(2)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1处,此时甲容积为2L,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3)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靠近0处, 则乙中可移动活塞F最终停留在右侧的刻度不大于
Ⅱ:若一开始就将K、F固定,其它条件均不变,则达到平衡时:
(4)测得甲中A的转化率为B,则乙中C的转化率为
(5)假设乙、甲两容器中的压强比用D表示,则D的取值范围是

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反应时间/min
n(CO)/mol
n(H2O)/ mol
0
1.20
0.60
t1

0.20
t2
0.80

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 mol·L-1·min-1
(2)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 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 mol。

(3)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4)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CO(g)、H2O(g) 、CO2(g)、H2(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20mol、2.00mol、1.20mol、1.20mol,则此时该反应v(正) v(逆)(填“>”、“<”或“=”)。
(5)该反应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浓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图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 (写出两种)。
(6)若该容器绝热体积不变,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⑥v(CO2=v(H2O)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