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准备:
(1)用98%的浓硫酸配制l0%的硫酸溶液.现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需要的仪器有
(2)准备两块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并除去表面的氧化膜.要求两种金属片表面积相同的原因是
【方案一】将除去氧化膜的镁条、铝条,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反应,观察到镁比铝反应更剧烈,说明
【方案二】
(1)连接仪器组装成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某学生用抽拉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被拉出的针筒活塞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漏气?
(2)依次进行镁、铝与硫酸反应,写出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三】请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方案,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下面甲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
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乙,实验装置如下:
己知:氨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操作:
a.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b.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c.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
然后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
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乙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
请回答:
(1)进行操作a的实验目的是;
(2)操作c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
有下列装置,其中A是气体发生装置,B、C、D、E是气体收集装置,E还可作气体的净化装置(E装置有多个备用)。
(1)当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
时,选取的收集装置是(填"B"或"C"或"D");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
,首先在E装置中注入足量的
溶液来除去
,你认为该方法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然后在另一个E装置中注入浓硫酸,其作用是。
(2)当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a与c相连来收集氧气,还需将装置。
一次性塑料包装袋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纸制食品袋。同学们经查阅资料得知,纸袋的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于是他们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
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3)为分别吸收纸袋充分燃烧的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4)将实验装置正确连接之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16.2
纸袋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右表(假定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忽略不计)。
装置 | 实验前装置的质量 | 实验后装置的质量 |
200.0 | 200.0 | |
210.0 | 234.2 | |
220.0 | 229.0 | |
210.0 | 212.2 |
通过分析和计算可推断得出,纸袋样品中(填"含"或"不含")氧元素,其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
小刚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分析相关问题。请填空:
(1)他设计的四种实验方案,所需试剂如下:
①铜、银、硫酸亚铁溶液②铁、银、硫酸铜溶液
③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④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上述方案中,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2)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残液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两种物质。小刚取少量该残夜,分别盛在
、
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取滤渣或滤液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将
试管滤出的滤渣洗涤后加入到稀盐酸中 |
有气泡产生 |
从 试管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是 |
向
试管得到的滤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试管滤出的滤渣的成分是 |
甲、乙两位同学发现铜质眼镜架上出现一些绿色的锈渍。经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他们依照钢铁生锈的研究方法设计如下实验(如右图所示):①将光亮铜片部分浸入蒸馏水中;②将光亮铜片究全浸入煮沸过的蒸馏水中;③将光亮铜片放在干燥的空气中。请回答:
(1)推测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铜锈的是(填写序号)试管内的铜片。
(2)根据上述实验.甲同学认为:铜的锈蚀是铜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填写"是"或"否")
(3)乙同学认为要弄清导致铜锈蚀的因素,还应该再补充一些实验。在补充的实验中,如果要改变的因素.则保持不变的因素是(选取"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