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让:人名,指檀让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薄:轻视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善用谋略的一组是(   )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2)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
(1)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2)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冲之稽古,有机思,宋孝武帝使值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武帝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会帝崩不施行。
历位为娄县令,谒者仆射。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时有北人索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车,高帝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而焚之。晋时杜预有巧思,造欹器①,三改不成。永时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文惠寻薨又寝。
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冲之解钟律博塞②,当时独绝,莫能对者。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困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晨。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又特善算。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
子暅之。暅之字景烁,少传家业,究极精微,亦有巧思。入神之当选,般、倕③无以过也。当共诣微之时,雷霆不能入。尝行遇仆射徐勉,以头触之,勉呼乃悟。父所改何承天历时尚未行,梁天监④初,暅之更修之,于是始行焉。位至太舟卿。(《南史·文学传》)
注:①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②博塞:博戏,下棋一类的游戏。③般、倕:般,鲁班;倕,传说为舜时的七匠。 ④天监:南朝梁武帝的年号。前文的“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升明”,是宋顺帝的年号;“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元”,是南朝齐东昏侯的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令朝士善历者难之难:诘难
B.每行,使人于内转之行:运行
C.文惠寻薨又寝寝:搁置
D.冲之解钟律博塞解:见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会帝崩不施行 B.不因风水,施机自运
C.少传家业,究极精微 D.暅之更修之,于是始行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B.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C.当其诣微之时,雷霆不能入会其怒,不敢献
D.以头触之,勉呼 乃悟焉用亡郑以陪邻
4.下列各组句了中,全表示祖冲之精于巧思的一组是()
①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②每行,使人于内转之
③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④入神之妙,般、倕无以过也
⑤造《安边论》,欲开屯田⑥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⑤ D.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冲之是南朝人,经历过宋、齐等圾代,他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制定更加精密的历法,改造指南车,造水碓磨、千里船等。
B.祖冲之制定的历法虽然比前人的更加精密,但因为武帝去世而未能施行,后来他的儿子重新修订之后才得以施行。
C.因为古代传下来的旨南车部件不全,无法正常运行,祖冲之加以改造之后,旋转更加灵活,在指示方向上却非常准确。
D.祖冲之不但在器物制造上精思巧妙,在音乐和棋类上也天下无双,同时在屯田种植、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 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坏府舍屏障 坏:毁坏 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 穷:尽
C口不臧否人物 臧否:批评 D乃赍酒挟琴造焉 造: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而喜怒不形于色 吾尝终日而思矣
B.籍由是不与世事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C.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皆以酣醉获免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称代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临诣府,使取之 代前文的“作” B籍便书案,使写之 代前文的“书案”
C钟会数以时事问之 代前文的文章 D乃赍酒挟琴造焉 代前文的阮籍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
①籍由是不与世事 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③籍沉醉忘作
④举声一吼,吐血数升 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⑥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 ①③⑤
5.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是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2)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旧唐书·房玄龄传》)
柳芳曰: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①不言功,王②、魏③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④、卫⑤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注:①杜如晦。②王圭。③魏征。④李世勣 ⑤李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工草隶,善属文写作 B. 太宗徇地渭北曲从、偏私
C. 文约理赡足够 D. 潜引入阁计事偷偷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 ①将至御座乃下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C. ①谮之于高祖②作师说以贻之
D. ①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能表明房玄龄贤能和君王倚重的一组是 ()
A. ①罄竭心力,知无不为②朕无西顾之忧矣
B. ①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②擢拜太子右庶子
C. ①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②给东园秘器,陪葬昭陵
D. ①闻人有善,若己有之②并委令处分发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具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 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 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李世民驱斥。后又被召回。
D. 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深重的厚待。
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柳芳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房玄龄辅佐唐太宗平定天下,在宰相的官位上去世。他任职共三十二年,天下人称他为贤相,这是很公允的。
B. 柳芳认为房玄龄的伟大已经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他的德行可以说是相当高深了。
C. 柳芳将房玄龄跟其他文臣武将作比,意在反衬房玄龄的伟大。
D. 柳芳赞扬房玄龄把一切善处都归于国君,表现了维护君主至上的观点。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1)何以察之?
(2)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3)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