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温下,下列四种溶液中:
①0.1mol/L NH4Cl ②0.1mol/LCH3COONH4 ③0.1mol/L NH4HSO4
④0.2mol/L NH3·H2O和0.2mol/L 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碱性
(1)溶液①呈 性(填“酸”、“碱”或“中”),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上述四种溶液中NH4+的浓度大小 (填序号)
(3)常温下,测得溶液②的PH=7,则说明CH3COO--的水解程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NH4+的水解程度,CH3COO--与NH4+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CH3COO--) c(NH4+)。
(4)在溶液④中, 离子的浓度为0.1mol/L;NH3·H2O和NH4+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
为 mol/L。
下面的表格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序号对应的是元素。
|
A、 X、Y、Z、R、W均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其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价电子排布式nsnnpn+1,X2-和Y+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低;R的基态原子在前四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单电子数最多;W为金属元素,X与W形成的某种化合物与Z的氢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Z的气体单质。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回答均用元素符号表示):
(1)R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NH4Cl晶体中含有多种化学键,其中一定不含有的化学键是(填字母)。
A.离子键 B.极性键C.配位键D.金属键
(3)A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X原子的第一电离能;A元素的氢化物是一种易液化的气体,该气体易液化的原因是。
(4)X与Y形成的化合物Y2X2的电子式,其晶体类型。X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请用推断出的元素符号表示)。
(5)Z的某种含氧酸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X形成的单质,此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
(14分) 含有NaOH的Cu(OH)2悬浊液可用于检验醛基,也可用于和葡萄糖反应制备纳米Cu2O。
(1)与OH-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填化学式)。
(2)葡萄糖等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Ni催化下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如①CH2=CH2②CH≡CH③④HCHO等,其中
Ⅰ:①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③的分子式为。
Ⅱ:②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④的立体构型为。
(3)Cu属于区元素,基态Cu+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
铜的另一种价态的离子Cu2+的水合离子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是。
(4)将氨气通入到Cu(OH)2悬浊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5)Cu2O在稀硫酸中生成Cu和CuSO4,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铜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铜晶体中每个铜原子周围等距离且最近的铜原子数目为。
根据已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试比较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填“>”、“<”或“=”): HClO3_____HClO4。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H2O的VSEPR构型为H3O+ 的分子立体结构为。
(3)沸点比较:邻羟基苯甲醛 对羟基苯甲醛(填“>”、“<”或“=”)
(4)在下列物质①NH3、②BF3、③HCl、④SO3,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填番号)________。
(5)①苯、②CH3OH、③HCHO、④CS2、⑤CCl4五种有机溶剂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填序号)。
(6)三氯化铁常温下为固体,熔点282°C,沸点315°,在300°C以上易升华。易溶于水,也易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据此判断三氯化铁晶体为________。
(7)配离子[TiCl(H2O)5]2+的中心离子的符号为,配位数为。
在Na+浓度为0.9mol/L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 |
K+、Ag+、Mg2+、Ba2+ |
阴离子 |
NO3-、CO32-、SiO32-、SO42- |
取该溶液100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果 |
Ⅰ |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HCl |
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1.12L气体 |
Ⅱ |
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
固体质量为3.6g |
Ⅲ |
在Ⅱ的滤液中滴加BaC1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I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实验I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3)通过实验I、Ⅱ、Ⅲ和必要计算,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0”,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
阴离子 |
NO3- |
CO32- |
SiO32- |
SO42- |
c/mol·L-1 |
(4)判断K+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