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 。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a”或“b”)端导入。
(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字母)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兴趣小组利用废镍材料(含有金属Ni及少量Fe、Ag)探究相关物质的性质并回收镍,设计流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查阅资料:a.H 2O 2溶液可将Fe 2+转化为Fe 3+。
b.Fe 3+、Ni 2+转化为对应的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pH有如图关系:
(1)步骤Ⅰ的操作为 。
(2)滤渣①的成分为 。
(3)单质Fe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
(4)滤液②中有Ni 2+、无Fe 3+,则滤液②pH可能为 (填序号)。
A.pH=1
B.pH=2
C.pH=6
D.pH=10
(5)Ni、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历史上人类冶炼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如图所示:
(1)铜和金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又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金器,其中部分青铜器和金器上,还有被人为敲击的痕迹。通过敲打可将青铜等金属材料打制成不同的形状,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
(2)我国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西汉时期的湿法炼铜工艺就是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铁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 年,至今铁仍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但每年因腐蚀造成了巨大损失,写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
(4)铝的利用距今100多年,现在铝的年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铝虽然较活泼,但抗腐蚀性能好,原因是 。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 的方法提纯A。
(3)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由50℃降温到2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以上过程涉及的操作有溶解、过滤等。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造成的后果是 。过滤 (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
在1800年,某科学家利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当正极产生了10mL的 ,负极产生的气体约为 mL,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