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是某同学探究鼠妇生活环境的过程,请你根据他的探究过程和平时积累的知识,解答有关问题。6分
一天,小明正在自家院中玩耍,翻动花盆时,忽然见到
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的鼠妇在爬动,刚一搬开花盆,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于是他便想:鼠妇为什么会立刻爬走?它喜欢阴暗环境吗?
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他猜想鼠妇可能喜欢阴暗的环境。
于是,此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纸盒内放一些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一侧盖上透光的纸板。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阴暗处的鼠妇数目远远要比明亮处多。实验后,他高兴地得出了鼠妇喜欢阴暗环境的结论。
请问此同学在探究鼠妇生活环境的过程中:
(l)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时:确定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请问是否可以在纸盒两侧各放一只鼠妇进行实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分析实验结果,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此同学在探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水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常是学者热烈争辩的课题。
甲学者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
论点一:在寒冷的北极圈地层里常发现有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
论点二:像恒温动物中的鸟类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够保温的羽毛构造。
论点三:像恒温动物中的哺乳类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管脉空隙,这原先是血液流经之路。
乙学者则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反驳甲学者的论点:
论点四: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分析,一般而言,恐龙体型都很庞大。
论点五: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寒冷的地方迁移至阳光较多、气候较暖和的地方。
论点六: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用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非防止身体散热。
论点七:今日许多的变温动物如爬行类,其骨骼也呈现高度管脉化,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的恒温动物,骨骼的管脉化程度则偏低。
(1)乙学者所提的论点四至论点七中,论点与甲学者所提的任一论点没有形成针对性反驳。
(2)若乙学者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而提高体温,他所持的理由是
A.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故不需要阳光
B.恐龙能随季节作迁移
C.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阳光

小芳学着妈妈做馒头:将适量酵母粉与面粉混匀后,加入适量清水揉和成面团,然后将面盒放入温水锅中。为了使面团发得更快,她将温水锅中的水换成了刚烧开的热水。一段时间后将面团取出做成馒头。结果,小芳蒸出的馒头不如妈妈做得松软多孔。请分析回答:
(1)酵母粉中含有酵母菌,它的营养方式是,它与细菌的细胞相比,其结构的最主要区别是
(2)分析上面的过程,小芳不成功的原因
(3)小芳经过思考提出了如下问题: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吗?请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
(4)小芳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她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小包酵母,进行搅拌,然后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把装置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液体冒出气泡,气球胀大(如图所示)。瓶内液体冒出的气体是。小芳设计的实验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来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都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三人分工合作,都以大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数据结果整理于下表。请认真分析表格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表中未说明部分,均认为条件适宜)

学生名称
装置标号
温度(℃)
湿度
光照
种子数
发芽率(%)

A
25
潮湿
有光
100
96
B
8
潮湿
有光
100
0

C
25
干燥
无光
100
0
D
25
潮湿
无光
100
98

E
25
潮湿
有光
5
100
F
25
潮湿
无光
5
100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是为了探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乙同学实验设计的对照组是
(3)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的相比,不足之处是
(4)从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在适宜的条件下,A、D二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

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后,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洗手前后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该小组同学的讨论对话,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并回答:
甲: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乙:利用培养基,怎样证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呢?
丙: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接种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1)若以甲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那么你所做出的假设应是
(2)请你帮他们将下面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步骤进行排序:(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 培养 B. 接种 C. 观察 D.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3)依据丙同学的叙述,请你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只要求答要点)。
(4)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细菌、真菌)菌落。
(5)请你预测实验的结果:

某同学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

(1)玉米中富含淀粉、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玉米种子的中。
(2)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将装置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证明玉米幼苗的呼吸作用产生了
(3)若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则要探究的问题是。要验证这一问题,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