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小题。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5分)
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塞路初晴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3分)
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2分)
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 ①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事事幽”三字统摄全诗,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
尾联两句,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感叹,有人说是庆幸,有人说是苦情。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全诗作分析。(3分)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A.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因诗人巧用对比、拟人和夸张而意境深邃,富于情味。 |
B.诗中一、二两句前后呼应,既是纪事写景,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C.诗中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构思灵巧,戏语雅趣中又启人遐思。 |
D.这首短诗表达了诗人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也表现了诗人的一片童心。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1)以下不属于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 (2分)
A.常年客居他乡 | B.浊酒难以解忧 | C.国家动荡不安 | D.自身困苦多病 |
宋代罗大经指出本诗第三联含有八层意思,试做具体分析,至少答出三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