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知识后,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他们根据"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设计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澄清的石灰水、试管2支、气球2个、打气泵1个、凡士林、细线若干条。
设计方案:
步骤一:把气球A吹到一定大小,并有细线扎紧气球口,接着用打气泵向气球B打入空气,使其与气球A一样大,也扎紧气球口。(提示:气球中要尽量收集足够多的气体;扎气球口时要打活结)
步骤二: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倒入3ml澄清的石灰水。
步骤三:在甲、乙试管口外壁涂上凡士林,减少实验时气体外泄。
步骤四:把气球A和B分别套在试管甲和乙上(如右图示),解开气球,将球内气体通入试管,并轻轻振荡。(特别提醒:注意防止气球从试管口脱落。)
步骤五:观察甲、乙试管内石灰水的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方案中设计的试管乙是为了与试管甲形成
(2)预测实验结果:
预测一:假设甲、乙试管中的石灰水都
预测二:如果试管
螟蛾是田间害虫,青蛙是田园卫士,二者水火不容.一天,螟蛾们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对付它们的天敌--青蛙.螟蛾甲说:“青蛙跳得高,蹦得远,我们见了它要逃得快才好.”螟蛾乙说:“青蛙眼力好,让它瞧见就跑不掉了,还是想法躲起来好.”正说着,一只青蛙跳了出来,螟蛾甲叫了声“快溜”,张开翅就飞,螟蛾乙却静伏不动.结果螟蛾甲成了青蛙的美餐,而螟蛾乙却暂时逃过一劫.
请你在阅读以上材料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实验设计:①材料用具:甲、乙两只玻璃水槽,两只青蛙(大小、健康状况等都相似),活苍蝇和死苍蝇各6只.
②步骤:首先向甲水槽放入6只活苍蝇,向乙水槽放入 ,然后各放一只青蛙,注意观察青蛙的捕食行为.
(4)实验现象:甲水槽中 ,乙水槽中 。
(5)得出结论: 。
下图是某小组同学对“水中生活的动物”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一人一个观点。
请你在正确观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观点后的括号内画“×”。
(1)同学①的观点。()
(2)同学②的观点。()
(3)同学③的观点。( )
(4)同学④的观点。()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时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生活吗?
(2)作出假设: 。
(3)制定、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明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的中央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盘里就形成了
和 的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 。
如果在铁盘的中央放1只鼠妇 (填“能”或“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
(5)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单细胞动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它们大部分都能运行。请举例说出单细胞动物的运动结构。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与1号试管____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_______(填“有”或“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