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6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2)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收集氧气完毕时,应先     (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用B、E装置组合制取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硫化氢(H2S)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氢硫酸是硫化氢的水溶液,其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得H2S。某同学用右图F、G、H装置组合来收集H2S气体。

①F用于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   (填“大”或“小”)。
②G装置的作用是         ,H装置的作用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 x N a 2 C O 3 · y H 2 O 2 ),俗称固体双氧水。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
[性质探究]
(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 M n O 2 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说明有 O 2 生成。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 P H > 7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生成。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 N a 2 C O 3 H 2 O 2 的双重化学性质。
[工业制备]

(3)稳定剂的作用是;稳定剂中 M g C l 2 N a 2 S i O 3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包裹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浊液中加入异丙醇的作用是
(5)操作Ⅱ中洗涤晶体的试剂最好选用(填字母)。
A.饱和 N a C l 溶液 B水 C异丙醇 D稀盐酸
(6)根据下表数据,你认为上述制备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温度范围/℃
5~10
10~15
15~20
20~25
活性氧含量/%
13.94
14.02
15.05
14.46
"鱼浮灵"的产率/%
85.49
85.78
88.38
83.01


注:活性氧含量是指产品中能转化为O2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组成测定]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产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 x N a 2 C O 3 · y H 2 O 2 )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查阅资料:①"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0.5%是合格品。
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 C O 2 O 2
(7)实验前先缓慢通 N 2 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 A 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其目的是
(8)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会导致 x : y 的值(填"偏大"或"偏小")。
(9)装置 B 的作用是(填序号)
①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10)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 g D 装置增重2.2 g 。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为%;属于(填"一等品"或"合格品"); x : y

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A和溶液B,并对固体A和溶液B进行探究。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有:① C a O + H 2 O = C a ( O H 2 ;②(写化学方程式)。
Ⅰ.固体A成分的探究及测定
[猜想]
①固体A中只有 C a C O 3
②固体A中含有 C a C O 3 C a O H 2 ;含有 C a O H 2 的理由是
[实验]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出现,猜想②成立。
[组成测定]
取8.7g固体A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至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纯净 C O 2 2.2g,则固体A中 C a C O 3 C a O H 2 的质量比为
Ⅱ.溶液B的成分探究
[猜想]
①溶液B中的溶质是 N a O H
②溶液B中的溶质是 N a O H N a 2 C O 3
③溶液B中的溶质是 N a O H C a O H 2
根据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猜想③正确,其理由是
[实验]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③正确。

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 C a C O 3 )和稀盐酸制 C O 2 ,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1)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
(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性;
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
【实验思考Ⅰ】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Ⅰ】(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 C a C l 2 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
(2)乙同学将 C O 2 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
(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
【实验思考Ⅱ】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仍含有 C a C O 3
【实验探究Ⅱ】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
(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
【拓展延伸】(1)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2)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 C O 2 质量(选填">"、"<"、"=")8.8g。

过氧化钠( N a 2 O 2 )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实验室有一瓶放置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样品,某研究小组对其成分和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2 N a 2 O 2 + 2 H 2 O = 4 N a O H + O 2 ↑, 2 N a 2 O 2 + 2 C O 2 = 2 N a 2 C O 3 + O 2
【提出问题]1.过氧化钠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
假设1:过氧化钠未变质;

假设2:过氧化钠部分变质;

假设3:过氧化钠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部分固体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的水,在试管口播人带火星的木条;
固体完全溶解,木条复然
假设不成立
取少量①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振荡.
有气泡生成
假设2成立

【提出新问题】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少量①中溶液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 清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定性分析】
(1)由实验③可以确定①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小明认为,由上述实验无法确定原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定量研究】称取6.04 g 的过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共收集到气体0.64 g ,再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沉淀、过滤、干燥等,得到固体2.00 g
写出加入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方程式6.04 g 上述样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
【反思与提高】过氧化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填化学式)

小李同学和王老师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相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小李同学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口处移开玻璃片,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王老师将塑料袋内的空气排尽,然后向袋内吹气,收集一定体积的 呼出的气体,利用仪器侧定气体成分(见表1).
表1:室内空气与正常呼吸方式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体积分数)比较

成分
室内空气
正常呼出的气体
变化值
氧气
20.77%
17.17%
3.60%
二氧化碳
0.056%
3.67%
3.6l%
水蒸气
1.98%
2.50%
0.52%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

(2)小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偏小,原因是

(3)小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人盛有人呼出气休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写一点即可)
(4)①由表1可知,室内气体与正常呼出的气体相比较,(填化学式)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变化量基本相等。
②人体内的氧气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写出有机物 C 6 H 10 O 5 )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