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狼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暇甚意:神情 |
B.缀行甚远缀:紧跟 |
C.屠自后断其股股:屁股 |
D.狼亦黠矣黠:狡猾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久之,目似瞑 |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C.恐前后受其敌屠自后断其股 |
D.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 |
对这篇文章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他们消灭掉。 |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
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文言文阅读
【甲】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啖菱③,并④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⑤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⑥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②仕:做官;③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④并:连同;⑤以:用来⑥何:哪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遽契其舟()(2)不亦惑乎()
(3)项为之强()(4)席上啖菱()选出句中 “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B.其人自护其短 |
C.常蹲其身 | D.自度其足 |
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③北土亦有此物否?我们可以从甲乙两文中分别获得什么启示?(2+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育~出版网]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文举:东汉的孔融。清称:有名誉 。 中表:指的是亲戚。伯阳:老子的号。 奕世:世世代代。了了:聪明踧踖 :局促不安的样子。)解释加点词语。
①何坐②圣人非所与熙也
③诣门者皆俊才④人以其语语之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如果去掉【甲】文中加框的“酒酣”一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从乙文看,孔融是个的人,你还知道有关他的其他故事吗?请你写出一个:。
楚王称晏子为“圣人”,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晏子得如此高评价的原因有哪些?
文言文阅读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负箧曳屣(xǐ) | B.俟(sì)其欣悦 |
C.廪(lǐn)稍之供 | D.缊(wēn)袍敝衣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媵人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
(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4)无冻馁之患()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划线词语:
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翻译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友人惭,下车引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