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提高训练
革(人名,江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写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父亲去世),与弟观(江观)同生(孪生兄弟),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督促、勉励),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服孝期满)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南朝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敬重)。朓尝宿卫(值夜班),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梁书·江革传》)
解释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1)柔之( )赏器 (2)服阕与观( )太学
(3)还( )江革 (4)见革( )絮单席
(5)( )学不倦 (6)乃脱所著( )襦
幼年的江革与幼年的方仲永个人天赋是否相同?请简述理由。
长大后的江革和方仲永情况是不相同的,请具体说说不同点体现在哪几方面?
从江革和方仲永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来看,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谏故/广故言欲亡
B.乃丹帛曰:“陈胜王”/得鱼腹中
C.吴广以为/足下卜之鬼乎
D.今闻无罪/异二者之为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
陈胜发动起义的导火线是。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不当立而“立”,这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的社会矛盾。
B.“失期,法皆斩”反映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
C.吴广去算卦,算卦的人对他说一定能成功。
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陈胜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已初步树立。

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1)晖同县张堪有名称(2)乃晖臂曰
(3)举手未敢(4)子孙窃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记之 B.晖堪先达 C.不臣卑鄙 D.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10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以有先生也()天下缟素()
秦王色()长跪而之曰()
翻译下面画线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该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结合课文中提到的“士”,以及古人对“士”的评价,探究一下古代“士人”指的是具有怎样精神品质的人。
古人的评价: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吕氏春秋.正名》:“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此真所谓士已”。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题目。
张仪受笞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①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②且③盗尔城!” (选自《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注释】①.而:同“尔”,你的。②.顾:却,反而。③.且:将。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掠数百()②.得此辱乎()③.已而楚相璧()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尔城!

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的“足矣!”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张仪受辱后,他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继续努力,终成大业,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题目。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拂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故不意也 ()②.寡人矣 () ③.长跪而之曰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品味以下语言,按要求回答。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从第三段秦王的“挠”、“谢”和“谕”中可以看出他当时怎样的性格特点?请选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一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