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猿则百叫无绝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2.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
3. |
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 |
阅读下列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略无阙处(2)飞漱其间(3)负势竞上(4)鸢飞戾天者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根据提示填空。
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和水的、等共同特征。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今日是也
(2)长跪而谢之
(3)以牒为械
(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甲]段记叙第二回合斗争中,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列举三位布衣之士的壮举并表示要效仿他们,随即,用“”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乙]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用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是“”的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决定的。(用原文回答)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
阅读北宋文莹的《食粥心安》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4分)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③齑jī:腌菜。④啖(dàn):吃。⑤留守:官职名称。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⑦馔(zhuàn):饭菜。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日煮粥一釜( )②既而悉败矣( )
③大人闻汝清苦( )④遗以食物(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范仲淹置之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 B.不以木为之者 (《活板》) |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D.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 食 粥 安 已 久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归告其父,馈以佳肴。(2分)
译文: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2分)
译文: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2分)
阅读《黄鹤楼》一文(共13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州城西南隅() (2)上倚河汉()
(3)四闼霞敞() (4)坐窥井邑()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吴黄武二年,(孙权)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可见黄鹤楼原是一座军事哨所。如用此记载替换原文中的划线句,你认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本文语言优美而极具感染力,试赏析“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句。
阅读《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有龙则灵( )②苔痕上阶绿( )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往来无白丁( )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哪一组相同?(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黄鹤楼》) |
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马说》) |
C.可以调素琴。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人琴俱亡》) |
D.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
用现代汉语翻译。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从文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陋室不陋?
答:本文用类比的方式引出或表明作者的志趣。请举一例分析,并说明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