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问题。
若X轴表示北半球纬度,Y轴表示夜长,则(   )
| A.由a曲线可推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 
| B.由b曲线可推知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 
| C.由b曲线可推知北京日出时刻早于南京 | 
| D.由a曲线可推知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 
若X轴表示时间,a曲线表示气压变化,b曲线表示气温变化,则该图表示(   )
| A.暖锋过境 | B.冷锋过境 | C.台风过境 | D.反气旋过境 | 
若X轴表示时间,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b曲线代表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 | 
| B.a曲线代表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 
| C.b曲线代表广州郊区种植业产值比例的变化 | 
| D.a曲线代表沿海赤潮发生频率的变化 | 
下图为“某地某次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地面所受的破坏程度)分布图”,结合下表回答问题。
| 烈度 | 破坏程度 | 
| Ⅵ |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 
| Ⅶ | 房屋轻微损坏,板房、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砂冒水 | 
| Ⅷ | 房屋多有损坏,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地下管道破裂 | 
| Ⅸ |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 
| Ⅹ |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水面大浪扑岸 | 
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等震距最大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③处可能为(  )
| A.一个村庄 | B.一座城市 | 
| C.一洼池塘 | D.一座小山 | 
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其他地质灾害是(  )
| A.泥石流 | B.瘟疫 | C.海啸 | D.火山喷发 | 
若右图表示以甲为中心的等震线图,则( )
| A.同一等震线上震中距相同 | 
| B.破坏程度表现为甲>乙>丙>丁 | 
| C.各点数量关系为丁>丙>乙>甲 | 
| D.甲点为震源 | 
地震和滑坡是两种重要的地质灾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 
|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 
|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 
|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 
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 
| B.二者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 
|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 
|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频率 | 
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从形成过程看,寒潮是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减弱—再增强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寒潮暴发最有利的条件是(  )
| A.强大的气压梯度 | B.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 | 
| C.单一广阔的陆地表面 | D.广阔的高纬度洋面 | 
寒潮若在春秋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
 ①大风、降温天气 ②扬沙、沙尘暴天气 ③暴雨洪涝天气④干旱天气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我国很少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  )
 ①青藏高原 ②滇南各地 ③海南岛 ④塔里木盆地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图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  )
| A.泥石流 | B.风暴潮 | C.干旱 | D.盐渍化 | 
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
|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 
| 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 
|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 
| 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