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 )
| A.“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多边外交” | D.独立、自主、非集团化 |
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 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
| 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 D.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
梁启超说:“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明夷待访录》)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从中受益最深的应该是
| A.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 B.经世致用的学风 |
| C.追求个性自由的主张 | D.唯物主义的思维 |
以下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发生于明代的是
| A.“自沪上工厂勃兴,入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 |
| B.“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家庭所织之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
| C.“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 |
| D.“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
我国佛教强调“直指本心”的修炼方法。与之类似的观点是
| A.“温故而知新” | B.“格物致知” | C.“致良知” | D.“经世致用” |
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
| A.发明造纸术 | B.发明司南 |
| C.发明火药 | D.发明活字印刷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