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嗣明,河内野王人也。少博综经方,为人诊脉,一年前知其生死。邢邵①唯一子大宝,甚聪慧,年十七八患伤寒,嗣明为其诊脉,退告杨愔云:“邢公子伤寒不疗自差,然脉候不出一年便死。觉之少晚,不可复疗。”数日后,杨、邢并侍宴内殿,文宣云:“邢子才儿大不恶,我欲乞其随近一郡。”杨以年少,未合剖符②。宴罢,奏云:“马嗣明称大宝脉恶,一年内恐死,若其出郡,医药难求。”遂寝。大宝未期而卒。
杨愔患背肿,嗣明以练石涂之,便差,因此大为杨愔所重。作练石法:以粗黄色石如鹅卵大,猛火烧令赤,内淳醋中,自有石屑落醋里。频烧至石尽,取石屑曝干,捣下筛,和醋以涂肿上,无不愈。
武平中,为通直散骑常侍。针灸孔穴,往往与《明堂》③不同。尝有一家,二奴俱患,身体遍青,渐虚羸不能食。访诸医,无识者。嗣明为灸,两足趺上各三七壮④,便愈。武平末,从驾往晋阳,至辽阳山中,数处见榜,云有人家女病,若能差之者,购钱十万。又诸名医多寻榜至是人家,问疾状,俱不下手。唯嗣明为之疗。问其病由,云曾以手持一麦穗,即见一赤物长二尺许,似蛇,入其手指中,因惊倒地。即觉手臂疼肿,月余日,渐及半身,肢节俱肿,痛不可忍,呻吟昼夜不绝。嗣明即为处方,令驰马往都市药,示其节度。前后服十剂汤、一剂散。比嗣明明年从驾还,此女平复如故。嗣明医术精妙,多如是。
(选自《北史》)
①邢邵:字子才。②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③《明堂》:指《明堂针灸图》④壮:针灸时所用的计数单位。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公子伤寒不疗自差:治愈 B.大宝未而卒期:时期
C.若能差之者,钱十万购:重赏 D.嗣明明年从驾还比:等到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嗣明其诊脉②谁大王为此计者
B.①若出郡,医药难求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C.①大宝未期卒②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D.①访诸医,无识②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马嗣明“技艺精妙”的一组是   
①少博综经方 ②为人诊脉,一年前知其生死 ③邢公子伤寒不疗自差 ④若其出郡,医药难求 ⑤比嗣明明年从驾还,此女平复如故⑥嗣明医术精妙,多如是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嗣明在青年的时候就博览群书,研读医学典籍,为别人诊脉看病,能够判断这个人一年之后的死生吉凶。
B.朝廷官员邢邵的儿子患伤寒时,马嗣明替他诊脉,预先说明他不久就会死去,后来,果然没有多久大宝就病故了。
C.朝廷官员杨愔患上背部肿疾,马嗣明用练石给杨愔背部外搽,治愈了他的疾病,杨愔因此格外地器重他。
D.曾有一人家的两名奴仆患病,其他医生皆不识此病,而马嗣明施用与《明堂》不同的针灸法,很快治好了该病。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以粗黄色石如鹅卵大,猛火烧令赤,内淳醋中,自有石屑落醋里。
(2) 嗣明即为处方,令驰马往都市药,示其节度。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直夜:当夜。
B.左,乃陷大泽中大泽:大河。
C.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溃围:突围。
D.乌江亭长船待船:拢船靠岸。

以下句子,全都体现项王“英勇豪迈”的一组是()( 3分)

A.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C.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D.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慷慨悲歌。
B.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对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估计自己不能脱身了。
C.在东城快战中项羽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但项羽还是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
D.乌江亭长劝项羽东渡乌江,可是项羽认为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不肯渡江,并且把自己的宝马送给了乌江亭长。

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2)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父曰:“我!”②为其老,强忍,下取
B.①见仓海君②秦皇帝
C.①故遂从②及沛公
D.①良他人言②其老,强忍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张良具有“隐忍”性格的一组是()

A.①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②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B.①五日平明,良往②五日,良夜未半往
C.①良尝学礼淮阳②良鄂然,欲殴之
D.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②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曾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仓海君。仓海君得到张良这个大力士后,就把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给了张良。
B.老人故意把鞋掉下桥,让张良替他捡鞋并为他穿鞋,张良怕老人身怀绝技,使自己吃亏,故只好忍气吞声,给老人穿鞋。
C.张良先打算跟随景驹,半路上遇上了沛公,就归附了沛公。这说明张良是一个“一心事二主”的人。
D.张良与老人约会的情节很具有传奇性,为本文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2)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课外文言文阅读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澶渊,仍署旧职。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故其狱。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
太祖受命,以崇为监军。陈思诲密奏崇有奸状,上怒且疑,遣中使驰往验之。未至,崇忧懑失据,谓宾佐日“苟主人不察,为之奈何?”皆愕相视。仲甫曰“皇帝膺运,公首效节,军民处置,率循常度,且何以加辞?第远侦使者,率僚属尽郊迎礼,听彼伺察,久当自辨矣。”崇如其言。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归罪于思诲。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六年,移知彭州。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谋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烧薙之。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禽百余人,尽斩之。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主问:“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有几?”仲甫曰:“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既至,奏免岁铜钱,罢榷酤,政尚宽简,蜀人安之。八年,加右谏议大夫。时彭州盗贼连结为害,诏捕未获。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
淳化二年,出知陈州。代归,会蜀有寇,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以疾未行。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史·卷二六六》)
注:①党进(927年~977年)北宋初年军事将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资民储,皆赖以济:渡河
B.吏故其狱稽:拖延
C.既至,奏免岁铜钱输:缴纳
D.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有几?比:比较

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现辛仲甫“能吏事”的一项是 ()
①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
②请易吏以雪冤愤
③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④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
⑤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
⑥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仲甫一生为官,尽心朝廷。淳化二年,朝廷有意让辛仲甫抱病前往蜀中招抚乱寇,可惜辛仲甫病情严重未能前往。咸平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B.辛仲甫任职期间,治理有方。出任光州知府,妥善应对洪水灾害,使百姓渡过难关。任彭州知府时,春初将州内差役与驻军士兵的叛逆之举扼杀在筹划之中。
C.辛仲甫遇事沉着极有主见。宋太祖登基后,陈思诲举报监军郭崇有不轨之为,太祖派遣陈思诲前往调查核实。在郭崇困惑烦闷之际,辛仲甫为其出谋解围。
D.辛仲甫少年好学、仪表堂堂,长于吏事、见识深远。在后周广顺年中,跟随郭崇做军中书记。后郭崇外出镇守澶渊,辛仲甫仍旧担任此职。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思诲密奏崇有奸状,上怒且疑,遣中使驰往验之。
(2)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

课内文言文阅读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
B.秦王必见臣说:同“悦”,喜欢,高兴
C.今行而无信:信用
D.进兵北地略:掠夺,夺取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秦将王翦
B.秦兵旦暮渡易水
C.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
D.进兵略地

下列句子中的句式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秦王购之金千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浚博涉坟,美姿貌典:典籍
B.皆望风自引而去:离开
C.浚有大才,将欲其所欲济:实现
D.三者一,则难图也乖:联合,一致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B.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C.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D.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浚后来变得开通豁达,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那些不廉洁的人,听到消息后,都自行离去,刺史徐邈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B.王浚任益州刺史,严明法令,对生育的人实行休整并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就任巴郡太守后,将盗贼张弘等全部杀掉,深得百姓爱戴。
C.王浚大造连舫大船,舟船规模很大,前所未有。王浚在船的四周以木栅为城,树起高台,有通向四方的大门,船上可以骑马往来。
D.武帝谋划伐吴,朝廷百官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皇帝非常同意其看法。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