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的课外兴趣小组,在探索“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时,将两个同样大小的水槽分成A、B两组:分别放入2000ml河水、10只同一批的小蝌蚪;A组每隔一天加甲状腺激素5 mg,B组不加甲状腺激素,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如下:
现象 |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
尾脱落的平均 时间(天) |
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 |
A组 |
4 |
7 |
26 |
0.7 |
B组 |
5 |
9 |
37 |
1.3 |
问题:
(1)、请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实验的结果: 。
(2)、该实验分成A、B两个组的原因是: 。
(3)、该实验的变量是 。
(4)、该实验结果说明了甲状腺激素具有: 作用。
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请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选填“变蓝”或“不变蓝”)
试管 |
加入物质(各2毫升) |
水温 |
时间 |
试剂 |
加碘后的现象 |
① |
淀粉+唾液 |
0℃ |
10分钟 |
碘液 |
|
② |
淀粉+唾液 |
80℃ |
10分钟 |
碘液 |
|
③ |
淀粉+唾液 |
37℃ |
10分钟 |
碘液 |
|
④ |
淀粉+清水 |
37℃ |
10分钟 |
碘液 |
此实验的对照组是第组;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时适宜的温度是。
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设置了和两种环境,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实验时若只用一只黄粉虫幼虫可以吗?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清水或唾液 |
2 mL唾液 |
A |
2 mL唾液 |
振荡后保温 |
37 ℃水浴中保持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
结果 |
不变蓝 |
变蓝 |
变蓝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作为1号试管的_______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_酶。
(3)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__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4)由此可见,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___消化,又能进行_______消化。
右图所示的装置中,甲、乙两个三角瓶都盛有等量澄清的石灰水,①和②处为带有活动夹的橡皮管,其余部分为玻璃管。
(1)松开①号活动夹,关闭②号活动夹,尽力吸气后,对着通气口缓慢吹气,甲瓶中的石灰水有何变化。
(2)关闭①号活动夹,松开②号活动夹,口衔通气口缓慢吸气,乙瓶中的石灰水有何变化。上述实验说明了。
(3)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___________。
下表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馒头中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
加入的物质 |
所给的条件 |
滴加碘液后的反应 |
|
第一组 |
淀粉+唾液 |
90℃,10分钟 |
|
第二组 |
淀粉+唾液+2%的盐酸 |
37℃,10分钟 |
|
第三组 |
淀粉+清水 |
37℃,10分钟 |
|
第四组 |
淀粉+唾液 |
37℃,10分钟 |
(1)请在上表空白处填上你预期的结果(填A或者B)
A、变蓝 B、不变蓝
(2)第一组和第四组比较,结果不一样,说明影响酶的活性。
(3)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知道,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需要的条件是适宜的,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