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9-36为蔬菜大棚使用的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若水银温度计里封入一段金属丝,当温度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的温度时,电铃就响起来,发出报警信号,请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A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L |
B.一定大于L |
C.可能等于L |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
(2) 如图B所示,经过调节后,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 _______ 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若遮去凸透镜的上面一半,则物体像的大小将。
(3) 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4)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填 “远离”或“靠近”)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a),要使支架上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自重的力臂为cm.
(2)如图(b),在左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若右边钩码离支点20cm,左边挂钩离支点15cm,每个钩码重为0.5N,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应为N.
(3)如图(c),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与图(b)相比,弹簧测力计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弹簧测力计示数与其力臂的积(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为了测量一元硬币的密度,小刚用天平测量10枚硬币的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10枚硬币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由测量可得10枚硬币质量为_______g,10枚硬币的体积为________ml.所测硬币材料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如图是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或插图,请你根据要求填空:
(1) A图所探究的物理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图所探究的结论是;
(3) C图所探究的物理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图所探究的结论是;
探究名称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提出问题 老师上课时在如图19所示的电路中接入了一个“神秘盒”后,小灯泡变亮了,接着老师对盒内的某个元件进行操作后灯却变暗了。针对此现象小明想小灯泡先变亮是因为老师在“神秘盒”内放有___________,小灯泡后来变暗则是老师对盒内的______________进行了操作,才使得小灯泡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于是他想:电路中的电流受电压和电阻的影响,那么电流与电压、电阻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进行猜想 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同学们作出了如下两个猜想:
猜想一:导体中的电流可能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猜想二:导体中的电流可能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设计并进行实验
为了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应控制_______不变。小宇利用如图20所示的电路,通过改变干电池节数的办法获得多组数据,而小杰利用图21所示的电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也获得了多组数据如下表。
R1=5Ω |
R2=10Ω |
R3=20Ω |
||||||
实验次数 |
电压U/V |
电流I/A |
实验次数 |
电压U/V |
电流I/A |
实验次数 |
电压U/V |
电流I/A |
1 |
1 |
0.20 |
4 |
1 |
0.10 |
7 |
1 |
0.05 |
2 |
2 |
0.40 |
5 |
2 |
0.20 |
8 |
2 |
0.10 |
3 |
3 |
0.60 |
6 |
3 |
0.30 |
9 |
3 |
0.15 |
分析与论证 略评估
(1)小宇与小杰的方案相比,_______方案好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小杰利用三个电阻分别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
(3)图甲是利用电阻_______(选填R1、R2或R3)实验得到的图象;乙是利用实验次数________得到的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