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践题: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全球生产力发艘,加速世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加刷国际竞争,增加国际风险。请你参加以"全球化利与弊"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材料回放】
材料一 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时外投资的90%。
材料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曾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困愈穷。"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刺激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正向全面小康迈进。
【知识回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联系实际】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问题,请你各列举一例。
【问题探究】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为什么会"穷国愈穷"?
(4)中国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足。结合中国的经验和教训,请你谈谈发展中国家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改变"穷国愈穷"的局面。
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材料二:战后,美国凭借极摩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
阅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美国政府面对这场危机采取了什么举措?
(2)为了转嫁这场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1分)
(3)根据材料二,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3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是什么?(1分)
(辽宁丹东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西欧一直处于世界主导地位。二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沦为二三流的西欧各国感到危机,认识到联合成一个整体的重要性,于是西欧人走向了联合。如今欧洲人早已组成了这样一个整体。
材料二: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的印尼时,分别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已有60多个国家及多个国际组织表示支持。
材料三: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筹建旨在加强各国经贸联系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截止2015年4月15日,有57个国家提出申请加入“亚投行”。这个经济组织以利益为纽带,促进国家间的友谊,推动亚洲各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1)材料一中这个“整体”是今天的哪一组织?这一组织的前身是什么?使这个“整体”最终形成的条约是什么?这个“整体”所使用的统一货币是哪种?
(2)上述材料说明了当今世界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3)说出我国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在1991年加入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名称是什么?(1分)
(4)结合材料谈一谈中国应如何面对这种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既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又缠绕着荆棘和刺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早期经济全球化》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其实现这—手段的政治、经济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其主导下的“全球经济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二战后,美国……精心构建了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体系。
——《全球时代的美国》
(2)据材料二,美国建立的“全球经济体系”有什么特点?二战后,美国的什么措施有利于这一体系的建立?
材料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新的经济形式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的唯一道路。对它的批评者来说,全球经济是难以驾驭的力量,这种力量使非常少的人获益而使许多人贫穷。
——《新全球史》
(3)你同意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辽宁丹东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将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仪式。隆重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是为了牢记历史,更是对军国主义复辟的警惕。
材料一: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到:“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
材料二:1942~1943年,德军从西面和南面逼近苏联,苏联红军进行了殊死抗战……最终战役以苏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这次战役不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材料三:1945年2月,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在克里木半岛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保证德国不再扰乱世界和平……”
(1)材料一中的“1939年9月1日”发生了哪一突袭事件?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突袭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次战役?
(3)材料三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决定战后成立的国际性组织是什么?
(4)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最后投降的法西斯国家是哪个?该法西斯国家在1937年12月制造了哪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各国人民为捍卫和平奋起反击法西斯侵略。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反法西斯战争孕育了反法西斯精神。传承反法西斯精神和抗战精神,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材料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 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1)材料一中“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决定建立联合国是哪次会议?
(2)根据教材,请写出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战役一例?
(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共赴国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这是国共两党第几次合作?
(4)材料二中“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5)为了不再“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西欧在欧共体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区域合作组织是什么?这个组织的出现,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什么趋势发展?
(6)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7)传承反法西斯精神和抗战精神,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战精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