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乙烷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约为水的密度的1.5倍、沸点为38.4℃的无色液体。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反应如下:
NaBr+H2SO4(浓) NaHSO4+HBr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已知反应物的用量:①NaBr(s) 0.3 mol,②浓硫酸36 mL(98%、密度1.84 g•cm–3),
③乙醇0.25 mol,④水25 mL,其中乙醇的密度为水的密度的4/5。
试回答:
(1)仅用如下图所示仪器安装制取和收集溴乙烷的装置,要求达到安全、损失少、不污染环境的目的,有关仪器(相关胶塞上已打合适的孔,胶管未画出。)的选择和连接顺序为 (填数字)。
(2)在实验过程中,考虑到浓硫酸性质的特殊性,试剂加入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试剂的编号);
(3)若试剂加入过快,可看到烧瓶内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判定有溴乙烷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棕黄色的粗溴乙烷制取无色的溴乙烷,第一步可以加入蒸馏水或NaHSO3溶液,本操作中通常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
(5)本实验的产率为60%,则可制取溴乙烷 g。
(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可用于晒制蓝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晒制蓝图时,用 作感光剂,以 溶液为显色剂.其光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显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某小组为探究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热分解产物,按下面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
③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④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的残留物含有 和 ,检验 存在的方法是:________。
(3)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①称量 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 酸化,用 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至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及洗涤液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加稀 酸化,用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溶液 ,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 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相关金属离子 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分出 外还有________;氧化除杂工序中ZnO的作用是________.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________。
(3)溶液中的 可用锌粉除去,还原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________工序继续使用。
化合物W可用作高分子膨胀剂,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反应④所需试剂,条件分别为________。
(4)G的分子式为________。
(5)W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6)写出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
峰面积比为1:1)________。
(7)苯乙酸苄酯( )是花香类香料,设计由苯甲醇为起始原料制备苯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Li是最轻的固体金属,采用Li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具有小而轻,能量密度大等优良性能,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Li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 |
|
B. |
|
C. |
|
D. |
|
(2) 与 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 小于 ,原因是________。
(3) 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 中的阴离子空间构型是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 中,存在________(填标号)。
A. |
离子键 |
B. |
σ键 |
C. |
π键 |
D. |
氢键 |
(4) 是离子晶体,其晶格能可通过图(a)的 Born-Haber循环计算得到
可知,Li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________ , O=O键键能为________ , 晶格能为________
(5) 具有反莹石结构,晶胞如图(b)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0.4665m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则 的密度为 ________ (列出计算式)。
采用 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 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 ,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 (g)分解反应:
其中 二聚为 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x时, (g)完全分解):
t/min |
0 |
40 |
80 |
160 |
260 |
1300 |
1700 |
∞ |
P/kPa |
35.8 |
40.3 |
42.5 |
45.9 |
49.2 |
61.2 |
62.3 |
63.1 |
①已知:
则反应 的△H=________
②研究表明, (g)分解的反应速率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 ,则此时的 =________ kPa,V=________ kPa, 。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 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 (35℃)________63.1kP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 反应的平衡常数 ________ kPa ( 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 ,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快速平衡
第二步 慢反应
第三步 快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__________(填标号)。
A. |
ν(第一步的逆反应P>ν(第二步反应) |
B. |
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 |
C. |
第二步中 与 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
D. |
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