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比较阅读。(16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4分)

A.道不通,已失期 B.或以为死,或以为
C.援年十二而 D.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选出下列加横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A.佣者笑应曰/足肤皲裂不知
B.男儿当死边野/又留蚊素帐中
C.当立者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①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②今我微劳,猥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
【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2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 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借助他们的名声让当权者感到害怕。
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孟冀坐在座位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
D.文中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

【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2分)
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颔联中诗人所呈现的情景。

(2)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整首诗歌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民族气节?对后世有何影响?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欐(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③益奇而坚

④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投以小石

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D.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日更定矣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的不平之气。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令“葬之于人腹肠”。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①棺椁(guǒ):套棺;②文梓:有纹理的梓树;③题凑:指护棺的木块;④穿圹 (kuàng):掘墓穴,挖坟坑;⑤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蔽甚矣

蔽:所受的蒙蔽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当面讽刺

C.发甲卒为穿圹

甲卒:士兵

D.王乃使以马属太官

属:通“嘱”,交付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B.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C.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D.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谏齐王时,采用类比方式说理,层层推进,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B.齐王真诚采纳邹忌的谏言,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实现齐国大治。

C.楚王宠爱马,让他的爱马在吃、穿、住等方面过着优裕的生活,最终导致马肥胖而死。

D.楚王欲以人君礼葬马,优孟冒死直言,以退为进,消除楚王排斥心理,成功说服楚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 ,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物,粹冷柔滑,若俗土,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 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侯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①蠲(juān)烦析酲(chéng):解除烦恼,消除困倦。

(1)下列关于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郡言,灵隐寺为 (尤:最)

B.广不 丈(累:重叠)

C.可谓佳境 矣(殚:竭尽)

D.述而不 (作:炒作)

(2)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虚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寺观言(由:从)

B.坐 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C.眼耳 尘(之:的)

D.后来者 有敏心巧目(虽:即使)

(3)把下列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①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②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