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欧阳文忠讥唐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半夜非钟鸣时,疑诗人偶闻此耳。”且云:“渠过姑苏,宿一寺,夜半闻钟。因问寺僧,皆曰:‘分夜钟,曷足怪乎?’寻闻他寺皆,始知半夜钟惟姑苏有之。”予考唐诗,知欧公所讥,乃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然唐时诗人皇甫冉有《秋夜宿严维宅涛》云:“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且维所居正在会稽,而会稽钟声亦鸣于半夜,乃知张继诗不为误,欧公不察
(选自宋朝吴曾的《能改斋漫录》,有改动)
【注释】①欧阳文忠:欧阳修。②渠:你。③分:半。④考:考察,研求。⑤维:即严维。⑤察:考核,调查。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且 维 所 居 正 在 会 稽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3分) 
(1)云(        )    (2)尝(        )  (3)然(       )
说说“半夜非钟鸣时,疑诗人偶闻此耳”的意思。(2分)
欧阳修为何要讥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2分)
作者(予)认为欧阳修的观点对不对?理由是什么?(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狼》完成16——21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填空题:
《狼》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其一坐于前()一狼其中()
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4分)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试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狡猾特点。(找原文回答)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课内阅读。
阅读《学弈》,按要求做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分别用“________”和“~~~~~~~~”画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
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写出它的反义词。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4题。(共13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又何焉 间:_________ ___
(2)小惠未 徧:__ __________
(3)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

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3分】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余适稷下,地大震。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复起;墙倾屋塌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失冠徒跣,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适稷下客:客居,作客
B.地大震会:恰逢,遇上
C.相失色顾:回头看,这里泛指“看”
D.广亩数:屡次,多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解如土石何
B.仆复起登轼望之
C.墙倾屋塌声吾妻美我者
D.坐地上身率益州之众出

下列各句中,与“此真非常之奇变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B.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C.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七年地震时,“我”正和表兄李笃之喝酒,当时已是晚上。
B.人们听到如雷的声音,从东南来向西北去,知道是地震了,马上跑出房屋。
C.这场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河水溢出,山裂地陷,人们惊慌不已。
D.作者叙述非常生动,既描述了地震的声响、景象,又刻画了地震中人们的表现。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男女失冠徒跣,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②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李斯列传》节选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不韦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即五霸)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注释】①上蔡,地名。②胥人,平庸的人。③骚除,即扫除。④约从,即约纵。
与“秦之乘胜役诸侯”中的“之”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而攻 B.辍耕垄上
C.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 D.有良田美池桑竹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亲眼目睹老鼠所处的环境不同,际遇也相差极大,便由此得出深刻的感悟,以至于影响了李斯后来的人生方向。
B.李斯到吕不韦处尽管是求官,但是也是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并得到了吕不韦的认可与肯定。
C.李斯认为,秦国在当时业已足够强大,但是亟需趁六国羸弱而用计并吞天下。
D.李斯原为郡之小吏,后来却为强秦之客卿,仅是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观仓中鼠,积粟食(2)不韦之,任以为郎贤
(3)今而不急就怠(4)厚结之遗
翻译下列句子。
(1)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译:
(2)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