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  中新网12月26日电:作为每时手机不离身而微博不间断的“潮人类”,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迷上“咬文嚼字”。古人作诗,讲究格律、平仄、押韵,在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下作诗写字。时至今日,淘宝体、咆哮体、凡客体、TVB体等各种风格的网络文体层出不穷,一股全民“造句”风潮劲吹。
材料二  日前,上海高校“10大流行语”出炉,大半出自网络:“打酱油”、“给力”、“hold住”、“你out了”、“被雷倒”、“肿么办”、“有木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同时代的流行语有不同的时代特点,折射出当下社会文化。
材料三  网络语言起初主要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效率及张扬个性而采取的一种快捷的自我表达方式,因为特点鲜明、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简洁准确,久而久之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网络语言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充满争议的新鲜事物。爱它的人能说出一大堆爱的理由,恨它的人也言之凿凿。批评者中声音最为洪亮的当属一些语言学家。他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不伦不类,不能登大雅之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颠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信息,不超过20个字。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纪念苏轼诞辰984周年,子瞻中学将开展“东坡诗文朗诵会”。九年级一班朗诵节目为“课本中的苏轼诗文”,选取了《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记承天寺夜游》三篇诗文作为朗诵组合,请你完成这一节目开场白。(不超过80字)

学校将举办以"青春献给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以下是校团委发出的活动通知初稿,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有四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通知

全校同学:

为激发莘莘学子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品位,丰富文化自信,学校定于6月30日晚7点举办以"青春献给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请大家准时光临。

校团委

2021年6月28日

我市某中学准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根据下列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学校拟开设"榜样的力量"名人专栏。请你根据下列材料,为入选专栏的袁隆平写一段推荐词。要求:突出袁隆平的事迹和品质,语言简洁有感染力,运用第三人称,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他带领研究团队用一千多个品种,进行了成千上万组杂交组合试验,终于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他不仅让中国人吃上了饱饭,同时,也帮助世界上很多贫困国家的人民吃上了饱饭。他把价值连城的珍贵稻种,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全人类,他做出了世界级的贡献,享有世界级的声誉,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衣着朴素,吃饭一个荤菜、一个青菜就很满足,但他工作非常严谨,事必躬亲,把80%以上的时间都花在了农田里。即使在90岁高龄,他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农田里看看。直到逝世前几个月,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袁隆平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材料一

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达5吨。它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种火星探测器,主要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2020年7月23 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南部预选着陆区,为更多的科学探索带来了希望。

材料二

①人类探测火星已有60年,经历了几个阶段。在早期阶段,由于技术不成熟,人类发 射的火星探测器只能从火星远处飞掠而过,探测器飞行上亿公里只为那惊鸿一瞥,探测手段 极为有限。等到技术水平相对成熟才有了人造的火星卫星,人类才得以对火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最后才是难度更为巨大的着陆与巡视探测。而天问一号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与巡 视三个重要步骤,可见其技术难度之高。

②在深空探索领域,美国的技术确实排在第一位,这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美国的海 盗号探测器由轨道飞行器和登陆器组成,没有火星车,也就是说没法进行巡视。其中轨 道飞行器也就是我们说的环绕器重2.33吨,登陆器重1.2吨。我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 器的着陆器与巡视器共1.3吨,环绕器1.2吨,加上2.5吨的推进剂,天问一号探测器总 重量达到了5吨。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有重240千克的巡视器(火星车),对着陆过程要 求非常严格,这要求着陆器在着陆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这是当初的海盗1号在着陆过程中没有经历过的,两者在技术上也是无法比较的。不可否认,超高难度的绕落巡 一步到位,天问一号的探测任务是人类探索火星历史上复杂度最高的,技术含金量不言而喻。

③在奔往火星的过程中,天问一号探测器一直处于高速状态,要先制动才能进入火星环 绕轨道。在着陆之前,必须先将火星探测器的速度降下来。我国根据探月工程积累下来的经验,通过四个阶段将探测器降落到火星表面。第一个阶段是气动减速阶段,将探测器的速度 从每秒4.8公里减速到每秒460米;接下来,探测器打开降落伞,将其速度进一步降低至每秒95米;随后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利用反推火箭产生推力进一步减速,将探测器的速度降低至每秒3.6米;最后一个步就是悬停避障阶段,这个过程是在最后剩下的100米高度的 位置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探测器悬停在100米高度的位置对火星表面进行进一步观察,看看火星表面是否有一些大的石头或者坑,有的话需要避开它,以确保探测器安全平稳着陆 火星表面,以上的这些操作完全由天问一号自主进行。在这样高起点高难度的挑战下,一次 性完成三大任务,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首例。

④天问一号绕落巡三步全部圆满完成,这个技术水平要比美国的机遇号、勇气号强一些,但是比好奇号还是要差一点儿。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与欧空局、俄罗斯或其他国家相比呢?其实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就开始探洲火星了,前后差不多有20次,不过可惜的是一次都没有完全成功过。欧空局在此之前有过两次任务,但在着陆器着陆火星过程中都失败了。所以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与巡航,标志着我国的火星探测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

(1)请根据材料一中划线句的内容,为"天问一号"下定义。要求:内容完整,逻辑严密,不超过60字。

(2)材料二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是什么?第④段为何要提及美国、俄罗斯和欧空局?请简要回答。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可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其实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就开始探测火星了,前后差不多有20次,不过可惜的是一次都没有完全成功过。

材料一: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碳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3,中国向世界宣布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彰显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材料三: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指出,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单边主义没有出路,团结合作才能互利共赢,中方欢迎各国支持《巴黎协定》,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团结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了无碳未来的愿景。

材料四:我们正在推动着一次巨大的变革,从理念到实践,从生产到生活,从制度到风尚。这样的变革,将对每个人的现实和未来,都产生深刻的影响。"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地描绘了美丽中国的模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个民族为了永续发展的坚定抉择,催促着我们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绿色进军。把碧绿还给森林,把蔚蓝还给海洋,把透明留给天空。这是梦开始的地方。美丽中国,起点就在我们脚下。

(1)请结合材料一、二、三,说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做了哪些事,彰显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2)"美丽中国,起点就在我们脚下。"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作为中学生在理念和行动上,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