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叶奕绳①尝言强记之法:“某(我)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②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③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④,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注释:①叶奕绳:清代文人。 ②笥(sì):装书、纸的器具 ③影响:指印象。
④枵(xiāo)腹:空腹,这里指没有学问。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走送之___________ ②务期精熟___________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
A.手自笔录 即札录之
B.既加冠 壁既满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日三五次以为常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甲文告诉我们要想学业有成必须 、 、 。
乙文中叶奕绳的读书方法可以概括为 、 。
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走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名其一处: 以为妙绝: 意少舒:
妇抚儿乳: 群响毕绝: 众妙毕备:翻译下列句子:
(1)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文中多次描绘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作用?
请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表演者表演的成千上万种声音。
为什么作者在前后都要交代表演者使用的道具?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三子能言
沛国有一士人,姓周,同生三子,年且弱冠,皆有声无言。忽有一客从门过,因乞饮,闻其儿声,问之曰:“此是何声?”答曰:“是仆之子,皆不能言。”客曰:“君可还内省过,何以至此?”主人异其言,知非常人。良久出云:“都不忆有罪过。”客曰:“试更思幼时事。”入内,食顷①,出语客曰:“记小儿时,当床上有燕巢,中有三子,其母从外得食哺,三子皆出口受之,积日如此。试以指内巢中,燕雏亦出口承受。因取三蔷茨②,各与食之。既而皆死。母还,不见子,悲鸣而去。昔有此事,今实悔之。”客闻言,遂变为道人之容,曰:“君既自知悔,罪今除矣。”言讫,便闻其子言语。周亦忽不见此道人。
( 选自 《搜神后记》 陶潜著 有删改)
【注释】①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短。②蔷茨:蔷薇的一部分,有毒性,待考证。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年且弱冠()②主人异其言()
③出语客曰()④言讫(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因”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因取三蔷茨②,各与食之。
A.罔不因势象形 | B.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
C.问塔动之因 | D.余因得遍观群书。 |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其 母 从 外 得 食 哺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君既自知悔,罪今除矣。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学》)阅读了这个故事,有人说:“古人真是太迷信了,这个故事反映出了古人因果报应的宿命思想。”而你不赞成这一观点,你认为阅读古典名著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① 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②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选自《黄生借书说》,有删改)
注:①庋(guǐ):放置、保存。②素蟫(yín):指书里蠹虫。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孙弃者无论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B.非独书为然/吴广以为然 |
C.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假诸人而后见也 | D.姑俟异日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2)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读完此文,对你读书生活有何启示?
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为天下唱 ②扶苏以数谏故 ③上使外将兵
④乃丹书帛曰 ⑤藉第令毋斩 ⑥ 尉果笞广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 B.二世杀之 | C.楚人怜之 | D.固以怪之矣 |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选文中体现起义领袖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
张齐贤明察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① 。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奴乘间②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③ 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④百官,志在激浊扬清⑤,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
(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 ②乘间:乘着空闲。③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④进退:任免。 ⑤激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尝为江南转运使为: (2)念汝事我久念 :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不足为外人道也 |
B.奴乘间再拜——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C.相公独遗吾也——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D.门下奴仆皆得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张齐贤这样处置奴仆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