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含1个小题,共14分)如图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由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例。
(3)写出图一这一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
(4)图二是由谁创办的?这一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何时?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6)图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了什么作用?
(7)请列举两例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3)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4)红军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军事行动是——
(5)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
(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7)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参加对日作战的会议----
(8)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事件——
(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0)社会主义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
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从军卫国,黄海捐躯——
(2)收复新疆,民族英雄——
(3)抗美援朝,身堵枪眼——
(4)两弹元勋,英年早逝——
(5)艰苦创业,“铁人”美誉——
材料一:“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等小国些微货物哉?”
——嘉庆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的最远航线到达什么地方?
(2)材料一反映出什么精神?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二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对外政策?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 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