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比至陈:( ) ②或说陈王曰: ( )
③之陈 ( ) ④将军身被坚执锐(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6分)
答:①原因:
②启示:
文言文阅读
【甲】亮答日:"……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逗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日:"善!"
(节选自《三国志》)
【乙】苏秦始将连横 ①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 ②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候,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 ③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 ④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连横:战国时,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②胡貉: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貉皮,代马:今指山西,河北北部出产的马。③义章:指法令条文,④俨然:庄严郑重的样子。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此用武之国 |
国:地方 |
B.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岩阻:地势险要的地方 |
C.不可以使民 |
使:出使 |
D.西有巴、蜀、汉中之利 |
利:物资 |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大王之贤
A.以君为长者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C.以残年之力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目的是希望刘备"成霸业,兴汉室"。
B.【乙】文中苏秦阐述秦国优势,日的是希望秦惠王"并诸侯,吞天下"
C.【甲】文中虽然刘备只说一个"善"字,但是可推测出其内心激动不已。
D.【乙】文中用"愿以异日"来表明秦惠王第二天施行苏秦的计策。
(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②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蟬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黄生借书说》)
(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
B.媵人持汤沃灌 |
赴汤蹈火(成语) |
C.故有所览,辄省记 |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
D.为一说,使与书俱 |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
(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 |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
B.归而形诸梦 |
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蕖》) |
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
D.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乙】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已持臣守圉之器(通"御",抵御)
B.不求闻达于诸侯(听说达到)
C.后值倾覆(失败)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力)
(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许先帝以驱驰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B.先帝不以臣卑鄙 |
咨臣以当世之事 |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虽杀臣,不能绝也 |
D.乃不知有汉 |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译文:
②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
(4)【甲】文中诸葛亮自述刘备来访,可用成语 形容。[甲】【乙】两文中刘备与墨子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其成功原因是什么?
古诗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乙】夫君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①,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②则不能励精,险躁 ③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 ④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①广才:增长才干。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轻薄浮躁。④意:意志。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后值倾覆: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静以修身:
④悲守穷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①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脍炙人口的名篇。甲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忠心可鉴;乙文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
B.甲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刚柔相济,富有音韵美;乙文则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
C.甲文内容丰富,情深辞切,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启发后主励精图治;乙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D.甲文可以看出作者心忧汉室,劝后主广开言路,纳谏治国;乙文体现作者情操高洁,教育儿子修身养性,淡泊明志。
(5)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6)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可贵品质?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任写两点谈启示)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夫/霪雨霏霏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策之/不以其道 D.山行/六七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专指男人的配偶)
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他的)
D.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和第四段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色。
B.本文是一篇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远大的抱负的借物言志的文章。
C.文章在语言上很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富有音乐美。
D.本文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环环相扣,层层蓄势。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5)本文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伟大政治抱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请联系本文,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