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1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B处变成了什么颜色? 。
(2)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叶片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 。
(3)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得出的结论是 。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清水或唾液 |
2 mL唾液 |
A |
2 mL唾液 |
振荡后保温 |
37 ℃水浴中保持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
结果 |
不变蓝 |
变蓝 |
变蓝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作为1号试管的_______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_酶。
(3)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__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4)由此可见,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___消化,又能进行_______消化。
右图所示的装置中,甲、乙两个三角瓶都盛有等量澄清的石灰水,①和②处为带有活动夹的橡皮管,其余部分为玻璃管。
(1)松开①号活动夹,关闭②号活动夹,尽力吸气后,对着通气口缓慢吹气,甲瓶中的石灰水有何变化。
(2)关闭①号活动夹,松开②号活动夹,口衔通气口缓慢吸气,乙瓶中的石灰水有何变化。上述实验说明了。
(3)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___________。
下表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馒头中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
加入的物质 |
所给的条件 |
滴加碘液后的反应 |
|
第一组 |
淀粉+唾液 |
90℃,10分钟 |
|
第二组 |
淀粉+唾液+2%的盐酸 |
37℃,10分钟 |
|
第三组 |
淀粉+清水 |
37℃,10分钟 |
|
第四组 |
淀粉+唾液 |
37℃,10分钟 |
(1)请在上表空白处填上你预期的结果(填A或者B)
A、变蓝 B、不变蓝
(2)第一组和第四组比较,结果不一样,说明影响酶的活性。
(3)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知道,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需要的条件是适宜的,以及。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对馒头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
试管 |
实验材料 |
唾液 |
清水 |
处理方法 |
1 |
馒头碎屑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
2 |
馒头碎屑 |
0毫升 |
2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
3 |
馒头块 |
2毫升 |
0毫升 |
不搅拌,直接放入37℃温水中 |
(1)2和3是不是一组对照实验,为什么?。
(2)5—10分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以及都有关系。
紫背天葵是一种保健型蔬菜,菜农常采用扦插的方式对其进行繁殖。对扦插材料处理的方法不同,将影响扦插的成活率。在处理扦插的茎段时,在茎段下方是切成水平切口?还是切成斜向切口?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哪种处理方法更容易使茎段成活。
(1)实验变量是 。
(2)做出的假设是。
(3)实验步骤:①准备20支生长良好的紫背天葵枝条,将它们剪成保留2个节的茎段,按要求处理茎段叶片和茎段上方切口。②将以上准备的茎段分成均等的两份,分别标上标签A与B。将A组的茎段下方切成。将B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③将两组的茎段按要求插入沙性土壤中,在的环境条件下培育。
(4)观察记录: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看哪组先长出新叶,作好记录。
(5)预测结果得出结论(只需要写一种结果)并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