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CO3;乙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OH)2
丙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查阅资料知: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
Ⅰ、⑴按照甲同学的观点,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沉淀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过滤、洗涤、低温干燥,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Ⅱ、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

(1)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证明生成物中有CuCO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若CuCO3和Cu(OH)2两者都有,可利用下列装置通过实验测定其组成。

(1)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克,装置B质量增加了n克,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高二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试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
溶液
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1
Mg、Al
稀盐酸
偏向Al
2
Al、Cu
稀盐酸
偏向Cu
3
Al、石墨
稀盐酸
偏向石墨
4
Mg、Al
NaOH
偏向Mg
5
Al、Zn
浓硝酸
偏向Al

⑴实验1、2中 Al所作的电极是否相同?
⑵写出实验3中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⑶实验4中 Al做正极还是做负极,为什么?写出Al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⑷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Al的原因?
⑸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在原电池中金属铝作正极还是作负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经分析知,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Zn2、Cu2、Hg2、Fe3离子,请你设计一个回收并分别得到Cu和Hg的实验方案。(要求:写出简明的操作步骤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 mL1.0mol/L盐酸跟50mL1.1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下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盐酸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2-t1)℃
盐酸
NaOH溶液
平均值
1
25.1
24.9
25.0
31.6
6.6
2
25.1
25.1
25.1
31.8
6.7
3
25.1
25.1
25.1
31.9
6.8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和液的比热容 C=4.18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4)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存在用水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溶液的步骤,试分析此操作步骤对实验测定中和热的影响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 KSCN 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 H 2 S O 4 、3% H 2 O 2 、6 mol/LHN O 3 、0.01 mol/LKMn O 4 NaOH 稀溶液、0.1 mol/LKI 、20% KSCN 、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某探究小组用 HN O 3 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 HN O 3 浓度为1.00 mol · L - 1 、2.00 mol · L - 1 ,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 、308 K ,每次实验 HN O 3 的用量为25.0 ml 、大理石用量为10.00 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 O 3 浓度/ mol · L - 1 实验目的

298
粗颗粒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 HN O 3 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①中 C O 2 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


依据反应方程式 CaC O 3 + HN O 3 = Ca(N O 3 ) 2 + C O 2 ↑+ H 2 O ,计算实验①在70-90 s 范围内 HN O 3 的平均反应速率(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实验②、③和④中 C O 2 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