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
(1)实验前先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凸透镜,在屏上得到一个亮点,如图所示,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_cm。
(2)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
(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_________ (填像的性质)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 ___________(填像的性质)像.
(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
(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
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研究铅笔芯的电阻。实验器材有:若干型号的铅笔芯,电源、电流表、电压表、若干导线、电键、小灯泡。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⑴把图(a)所示的铅笔芯分别接入图b)所示的A、B之间。他们判断铅笔芯的电阻大小是根据(13)。
⑵小华猜测:铅笔芯的电阻大小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小柳猜测:铅笔芯的电阻大小可能与导体的粗细有关;小琦发现HB、6B铅笔芯的软硬不同,于是猜测:铅笔芯的电阻大小可能与其软硬程度有关。
①若要证实自己的猜测,小华应选择下表中实验序号(14)进行实验,小柳应选择下表中实验序号(15) 进行实验。
小琦则把图(a)中的A(HB)、E(6B)铅笔芯接入电路进行实验,你认为小琦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16)。
②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铅笔芯的电阻,请在上面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用2B铅笔绘画)(17);并将表格中的第一行的栏目补充完整。其实验原理是(20)。
实验序号 |
型号 |
长度 |
横截面积 |
(18) |
(19) |
1 |
HB |
L1 |
S1 |
||
2 |
HB |
L2 |
S1 |
||
3 |
HB |
L3 |
S1 |
||
4 |
HB |
L1 |
S3 |
||
5 |
HB |
L1 |
S2 |
||
6 |
HB |
L2 |
S2 |
在研究浮力时,某同学用甲、乙两种液体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图(a)、(b)和(c)的实验,研究的是(10)。图(a)、(c)和(d)的实验,是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11)是否有关,可得出的结论是:(12)。
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小刘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中,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是⑴,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是⑵,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是⑶,测量电流的仪器是⑷。(均选填字母)
某小组探究大气压的特点。他们用三个相同的塑料杯、水、硬纸片进行实验,其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a)、(b)、(c)所示。然后,换用不同的塑料杯重复实验,其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d)、(e) 所示。
⑴分析图(a)、(b)、(c),你认为图16(c)中纸片下落的原因是:(21)。
⑵分析比较图(b)、(d)、(e),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