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
观察两组数据。第一组:鸦片战争之后短短的几年,据估计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增加了4倍多。第二组:1855年以前时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英镑左右徘徊,l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中国开口通商后,英国对华贸易额逐年保持较快增长 |
B.中国开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大 |
C.因为以前的贸易额很小,英国输华商品在鸦片战争后头几年成倍增长 |
D.两组数据所能得出的结论是相互矛盾,可能其中一组数据有错误 |
有史家指出,没有政治现代化,则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往往是徒劳,这便是甲午失败的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多开两炮,少打两炮,那是小事也。依其观点,可能对以下哪一条建议的评价相对较高
A.重筹国防,以图将来 | B.惩处腐败,整顿吏治 |
C.抓住时机,全面变革 | D.取缔洋教,传播国学 |
下图是《天王送子图》(唐,仿摹本)局部,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的深层历史信息是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 B.人物服饰的贵族化 |
C.人物服饰的世俗化 | D.中国文化的佛教化 |
见一则北宋笔记小说:“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该材料可以说明
①宋代士人重视历史,史学兴盛,材料描述了宋代书院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情形。
②北宋理学兴盛,理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褒贬,成为人们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
③宋代庶民生活之中,说书受到人们喜爱,而读史又是说书中的重要部分。
④宋人喜欢三国历史,对于三国人物的看法,并不以成败论英雄。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④ |
《左传•鲁隐公六年(公元前727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 这反映了
A.各诸侯国负有对周的朝贡义务 | B.以鲁国为首的诸侯国自愿的道义举动 |
C.各诸侯国是在落实《周礼》中的规定 | D.周天子拥有绝对的权威 |